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全民医保惠农村 异地报销不再难

2017年09月21日 10:22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异地报销不再难

◆ 姜忠涛 中建二局 退休职工

2004年,我从单位病退,从北京搬到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居住。

由于患有糖尿病,为了开药,我每个月都要开车跑到北京朝阳医院。后来我办理了医保异地安置,在燕郊看病,每月的费用需自己先行垫付,到了年底集中全年的单据交到单位,由单位再转至北京医保经办机构手工报销,一般每次要一两个月才能报销回来。那时,我就有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像在北京看病一样,直接刷卡就可以报销呢?

像我这样的情况,其实很普遍。由于燕郊地区生活成本较低,距离北京又近,所以这里居住了几十万北京医保人员。他们中既有退休者,也有在职职工,平时看病多选择燕郊当地的医院。但由于参保地在北京,在河北和北京医保联通之前,这部分参保人员在燕郊看病属于医保跨省异地就医,需要先全额垫付,然后再走手工报销程序。

能不能在医院实现直接结算呢?为这事,我们去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听过。人家回复说,北京与河北两地的医疗保险在统筹层次、报销标准、物价项目和收费票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实现异地就医持卡直接结算存在诸多困难,基金跨省监管也存在难度,所以即时报销暂时还实现不了。

从全国来看,这个更是普遍现象:很多老人随着儿女的迁移离开故土,还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海南、云南等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置办房产,安度晚年。但由于他们在原籍所在地参加医疗保险,在居住地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就成了问题。估计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的确很困难,慢慢地我也就不再为此焦虑。

没想到没过多久,就听说了一个好消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京冀两地人力社保部门在全国率先签署跨省医保直接结算协议,燕郊的医院与北京医保系统顺利联通。

今年1月5日开通异地即时结算首日,我便兴冲冲来到燕达医院,拿着社保卡一刷,看病化验、药费等有关数据便直接上传到北京市医保中心实现直接结算。今后看病再不需要攒单子、拿回北京递交单据,长时间等待报销。结账时只付自己应付的部分就可以了,医保报销的部分则由医保部门和医院之间结算。如今看病可真是太方便了!(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看病越来越方便

◆ 李学忠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积德村村民

我老伴几个月前查出患有脑梗和肺结核,在昆明昆华医院住了两次院,包括县医院也住过,前前后后花了八九万元。现在有了“新农合”,国家给报销了4万元,我们自己出了约5万元。我们村叫积德村,从小老人就教育我们要做好事积德。要我说,最大的积德是国家的城乡医疗保险政策!

虽说人吃五谷杂粮,得病难免,但像我老伴这样的重病,在农村谁家摊上都是场大灾难。有句话叫“救护车一响,黄金万两”,我是体会到了。老伴还小我两岁,现在手脚不利索,说句话也喘不过气来。住院那会儿,一看对账单,我的心就“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钱。那都是成千上万的数字,我家能有几个千元、几个万元呀?

要不是农民也有医疗保险,得了大病恐怕也只能在家等死了。除了医疗保险,还有对农村低保户的大病救助,连医药费自费部分国家也给报销一部分。我们村的张良德得了“不好的病”,治病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元。他儿子前些年做生意亏了,也不敢回家,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还有孙子孙女。听说国家给他报销了10多万元。

我记得10多年前刚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那阵子,村干部整天上门宣传动员,可大伙都不相信,也不愿参加。现在保费涨到每年100元,我们都争着交。对于独生子女户、“双女户”、低保户和残疾人,政府还减免保费。“新农合”政策是为咱农民着想哩!

现在外地人在我们村打工,医疗保险的保费也在村里交,报销也在村里,不用再来回跑冤枉路。新的医保卡上都带照片,我们村在杭州打工的老乡得了病,在当地就能报销,看病越来越方便了!(朱忠元整理) 

编辑:李敏杰

01 02 03

关键词:医院 医保 报销 医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