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久久为功,决胜三大攻坚战

2017年10月20日 14:37 | 作者:林超 | 来源:半月谈
分享到: 

精准扶贫,不让一个人掉队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

这是一场倾尽全力的战役。在党中央的要求部署下,脱贫攻坚工作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都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役。国家设立扶贫日,开展脱贫攻坚奖评选活动,表彰脱贫攻坚模范。中央出台指导意见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工作。动员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扶贫行动,动员2.6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这是一场战果辉煌的战役。从太行深处到大别山区,从陇中定西到吕梁山区……2013年到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

沉甸甸的数字,创下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也使中国的减贫事业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污染防治,为小康涂上绿的底色

“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全国不少江河水系水质恶化;多个地区大范围、长时间笼罩在雾霾阴影中;部分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乎都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明确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正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几年来,一系列相关文件密集出台,一场场环保问责风暴在各地掀起。2015年底,中央环保督察巡视从河北省开始,不到两年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1.5万人被问责。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12月,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历史性文件,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安排。中国不仅是达成协定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坚定的履约国。

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一条有别于西方传统工业文明、超越中国传统增长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最近表示,数字表明,过去5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久久为功,让成绩得到人民认可

“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目标。”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传芳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在现阶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成绩得到人民认可,经得住历史检验。这也正是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战略考量。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要防止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集中爆发,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否则就将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精准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路径。“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目前仍有4000多万的贫困群众需要脱贫,再靠‘大水漫灌’的方式是不能解决的,必须要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辛鸣说。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脱贫难度大、成本高、见效慢,成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挑战严峻。

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钱多环境差的小康,也不是人民所要的小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东超说,人民群众对蓝天绿水、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污染治理的短板亟待补齐。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黎昕说,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不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要求我们要形成新的发展思路,践行新的发展方式,久久为功,奋力前行。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风险 脱贫 小康 全面 金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