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扶贫车间:脱贫攻坚“绣花功夫”的典型样本

2017年11月10日 09:37 | 作者:吴志红 唐琴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扶贫车间——
脱贫攻坚“绣花功夫”的典型样本
文/记者 吴志红 图/唐琴

1


我们要研究推广扶贫车间的有益经验做法,构建扶贫车间长效机制,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在培育新型农民的方式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二是要保障产品质量,不能因为建在农村就降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三是要尊重市场规律,既不能“头脑发热”、盲目投产,还要避免扶贫车间“昙花一现”。既要信任大型企业雄厚的经营运作实力,也要发挥中小微企业在安置就业、灵活适应市场的独特优势,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在参与扶贫过程中干事创业的激情、勇于创新的胆识与致富思源的社会责任感。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会副会长谢经荣


“扶贫车间搬到家,既留得住妈、又拴得住娃。”河南省台前县县长王俊海这样转述当地老百姓的顺口溜。

不仅在台前县,如今,在许多脱贫任务重的贫困县、贫困村,不断涌现出来的扶贫车间已点燃了脱贫的星星火种,成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涌现出来的新气象。

11月3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山东菏泽召开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与会同志实地考察观摩了鄄城县、郓城县的6个扶贫车间,菏泽市、台前县、同心县、鄄城县工商联、台前县打渔陈镇奥玺诺服装厂、上犹县众鑫电子有限公司等6个单位做了交流发言。15个省(区)工商联、扶贫办、光彩会、农发行分管同志及企业家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2


小窝棚的故事

在山东省菏泽市,最近两年,全市已建成扶贫车间2826个,其中企业捐建援建358个,在建1486个,年底可建成使用4312个,实现有条件的村全覆盖,直接安置和带动235245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使57685名群众脱贫。

在菏泽被推而广之的扶贫车间,用山东省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由“小窝棚”引发的故事。

2015年11月,菏泽市在鄄城县董口镇代堂村调研时发现,村里有7处群众自发利用闲置房屋或搭建简易帐篷的“小窝棚”,加工人发制品,直接安置贫困群众就业,使他们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原来,鄄城县农村群众一直有从事发制品、条柳编、鲁锦等家庭手工业加工传统,除此之外,一些在鄄城县工业园区的加工企业在用工难、用工贵的形势下,也开始在乡村设立加工点,把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下放到农村。

“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方式满足了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要,很适合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脱贫。”孙爱军说。

看到了“小窝棚”给困难群众带来的益处,菏泽市委、市政府决定,指导鄄城县因势利导,发动县直单位和企业,为每个村至少建设一个扶贫车间,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实现脱贫。

在政府有序推动下,与“小窝棚”性质类似的扶贫车间很快在菏泽形成了燎原之势。

河南省台前县的杨继斌目前正在经历的是扶贫车间的农村“双创”版本。

杨继斌是河南省台前县打渔陈镇奥玺诺服装厂经营者。2007年,杨继斌从服装设计学院毕业,与妻子回到老家台前县,开起了家庭作坊式的服装加工点。当时杨继斌只有20台机器,场地狭小、资金周转困难,一直难以创出自己的品牌。去年6月份,杨继斌迎来了转机。

“政府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把扶贫车间建到村头,给了我一个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从家庭作坊到规范企业转身的机会。”杨继斌说。

由于看好杨继斌的带动性,县里和乡里帮助杨继斌的扶贫车间选点、协调贷款,让杨继斌有了更充足的信心来拓展市场。现在,杨继斌创立了童装自主品牌“妙妙虫”,拓展了电商业务,在西安、襄樊、菏泽、聊城、郑州设立了直营店,产品供不应求。

奥玺诺服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杨继斌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他说,自己的口号就是:“用零散的时间挣钱,只要你来就有收入。”比如,年纪大一点的、没有工作技能的,企业就安排卫生、门卫等岗位,需要看护老人和孩子的,企业就安排两个人一个岗等。

不仅如此,杨继斌的扶贫车间还成了提高贫困人员就业能力的技能培训基地、孵化有创业需求的农村创业人员的孵化基地。一年多来,企业共举办培训班23次,培训人员达300余人,公司已免费提供30余台机器,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搬回家生产,实现了20余名贫困群众的再创业。

杨继斌实现了创立品牌的梦想,而他管理的扶贫车间有工人60多名,贫困人口占到1/3以上,这些曾经的贫困人口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菏泽市,与河南的杨继斌创业类似的有7.5万名返乡创业人员,他们领办创办企业3.8万家,其中承租扶贫车间567个,带动7956名贫困群众脱贫。

扶贫车间是什么?就是立足当地贫困群众的实际状况,将产业链条延伸到乡村,把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到农村,组织不便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利用农闲时间到就业扶贫车间进行生产加工,这是让困难群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好渠道,是将产业引入乡村的又一条好渠道。


3


众人拾柴火焰高

扶贫车间起源于群众创造。困难群众可以脱贫,企业降低成本,而村集体也因扶贫车间的落地而有了积累。扶贫车间实现了多赢的局面,这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将扶贫车间的扶贫受益面放大,得益于政府正确引导。许多地方政府主导扶贫车间建成,为扶贫车间统筹资金并提供税收、招工、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

在山东省菏泽市,对安置贫困人口较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并由金融机构给予扶贫再贷款支持;还建起了扶贫车间管理平台,与110、119、120等服务平台联动,扶贫车间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实现了对车间的经营项目、管理维护、医疗保障、劳动保护、工作环境等重点监督。在河南台前县,县政府列支3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基金,注入信贷合作银行,给予入驻扶贫车间企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的信贷扶持,为参与扶贫车间的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

民营企业发挥的是谙熟市场规律的企业家精神。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将生产流程中粗加工、手工艺加工等对技术水平、操作环境要求较低的生产环节安置在扶贫车间,还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车间模式。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众鑫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洪介绍,众鑫电子与上犹灯饰产业科技园等九家企业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利用灯饰产业这个带动面广、拉动力强的项目,大力打造乡村扶贫车间平台,并依托上犹县灯饰产业园骨干企业的品牌优势连结市场,带动了上犹县及周边四县86个村的贫困乡亲增收脱贫。江西上犹众鑫电子有限公司还探索出创业式、居家式、工厂式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参与扶贫过程中主动发挥出了企业的创造性。

在群众方面,困难群众充分认可、信任扶贫车间这一模式,凭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增收,真正激发出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

57岁的菏泽市郓城县唐庙镇陈北村村民韩应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上海统圣光电有限公司在陈北村扶贫车间建成后,2017年3月,经村委会介绍,韩应品到扶贫车间务工。韩应品每月能拿务工工资500元,年享受扶贫车间租金分红1090元,韩应品全家共有耕地7亩,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将5亩土地流转到农资专业合作社,加上他自己种植收入,每年土地收入约为4500元。同时,镇、村为韩应品申请了残疾人困难补贴、办理了低保,每年残疾人补贴960元,2016年领取低保金1680元。韩应品为人厚道老实,又被村民推举为村里的扶贫信息联络员和保险联络员,2016年共领取联络员报酬1200元。

韩应品患病的妻子除享受基本合作医疗的待遇外,还享受了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看病基本上不用花钱。韩应品说:“像我这样的家庭,妻子看病不用花钱,儿子上学不用花钱,我这个残疾人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托了共产党的福啊!”

政府部门有诚意,民营企业有实力,贫困群众有干劲。“群众赢、企业赢、产业赢、政府赢”的多赢局面从此形成。

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就业增收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扶贫车间将民营企业的扶贫力量有效引入贫困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促进农村新兴产业培育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发展农村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

作为“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有效模式,从长远看,扶贫车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构建长效机制。

“我们要研究推广扶贫车间的有益经验做法,构建扶贫车间长效机制,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会副会长谢经荣说。

他指出,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在培育新型农民的方式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二是要保障产品质量,不能因为建在农村就降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三是要尊重市场规律,既不能“头脑发热”、盲目投产,还要避免扶贫车间“昙花一现”。既要信任大型企业雄厚的经营运作实力,也要发挥中小微企业在安置就业、灵活适应市场的独特优势,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在参与扶贫过程中干事创业的激情、勇于创新的胆识与致富思源的社会责任感。

谢经荣最后强调,任何扶贫措施都要讲求因地制宜。扶贫车间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劳动力充足集中、交通物流成本较低、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主动借鉴经验,对标先进,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探索其他路子。”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扶贫 车间 群众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