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让农民从看上书到爱上书

2017年12月07日 09:31 | 作者:张贺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10年辛苦不寻常

中国有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其藏书量超过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总和。10年来,这所超大“图书馆”把“分馆”开到了中国60多万个村庄,让6亿多农民告别了看书难、看报难的困境,被农民誉为“家门口的图书馆”“致富好帮手”“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它就是农家书屋。

从2007年全面推开至今,农家书屋走过了整整10年。10年来,60多万家农家书屋共向农村配送图书10亿多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0.13册增长到1.25册,增长了近10倍。

1512588310097_1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之前,一些学者曾用“文化荒漠”来形容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文化生态。据统计,2004年我国农村识字者家庭中有45%没有藏书。2007年,不包括学生的课本,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仅为0.1册。文化上的落后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棉花坪乡沙子田村坐落于大瑶山之中,四面环山、云雾缭绕,交通不便。在棉花坪完小上学的小学生胡佩琳很爱看书,家里有40多本书,但大部分是她奶奶从外面捡回来的。“奶奶总是叮嘱我多读书,长大以后到县城当老师。家里的那些书我翻看了很多遍,都破旧不堪了。但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后,我奶奶就不再去捡书了,我现在每天都去书屋看书。”胡佩琳说。

农家书屋改变了农村阅读资源匮乏的现状。根据建设要求,每个农家书屋按照2万元标准建设,配备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1200种,报刊不少于2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建设热情高涨,到2012年全国有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农家书屋,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3年。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前,全国除极少数有条件的农村家庭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外,大部分农民群众谈不上有文化生活和阅读习惯。10年来,在书屋的陪伴下,很多农民渐渐熏染书香,培养起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些书屋,犹如灯塔,照亮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如精神的火炬,点燃了农民们阅读的热情。2011年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建有农家书屋的行政村,46.5%的村民表示使用过农家书屋,24.6%的村民表示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农家书屋。平均来看,人均每年使用农家书屋10.35次,这一数据比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之初的2007年人均6.7次的年使用频率提高了54.5%。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书屋 农家 家书 农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