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900座活人墓是怎么拆掉的

2017年12月13日 11:27 | 作者:程远州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核心阅读

在连片贫困地区湖北省通城县,“人还健在,坟已修好”曾是常态,不仅引起攀比,而且侵占土地、带来隐患。该县下力气整治陋习,一方面请党员干部带头拆除“活人墓”,一方面加大宣传普法力度,另一方面掐断厚葬渠道、投资建设公墓、鼓励生态殡葬。堵疏结合之下,该县拆除“活人墓”900多座,并被批准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

86岁的老县长罗华雄带头上山,拆了自己的墓。县委书记熊亚平看了,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整治“活人墓”这事儿,能成。

人还健在,坟已修好。在位于幕阜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湖北省通城县,这是常态。当地人有说法:“人到50岁,还不给自己修好墓,简直是不可思议。”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丧事重攀比、拼钱财,墓地占土地、讲豪华的陋习,更是有所抬头。

如何移风易俗,不让“死人”与活人争地?今年下半年开始,通城县痛下决心,全面启动殡葬改革,推行文明节俭治丧,拆除违法建设的“活人墓”900多座,成效显著。近日,该县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成为4个试点县市之一。

土地资源不足

活人修墓成风

去年底,刚到通城就任县委书记的熊亚平遇到了“窝心事”——通城修建“活人墓”“豪华墓”等丧葬陋习愈演愈烈,省委巡视组再次严令整改。

一下乡调查,熊亚平被吓了一跳:城郊省级森林公园锡山风景区,7400亩山林地,居然有895座“活人墓”比邻而居!

“爹爹建,儿子建,连几岁的孙子也跟着抢建‘活人墓’,简直不像话。”在通城,不少干部反映,“活人墓”问题由来已久,造成的影响也已人所共愤,但“碍于习俗”,没人敢动真碰硬地去整治。

熊亚平调查得知,当地修“活人墓”虽有上千年历史可循,但中间几度中断。再度流行,还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近些年来,通城经济有所发展,在攀比之心的作祟下,一些居民开始修建“活人墓”。由县城而到农村,渐成风气。

通城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大部分土地都是山区,而且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土地资源并不充裕。“活人墓”遍地乱建,不仅蚕食土地,而且严重阻碍了项目建设。

伴随修墓而来的,还有越来越铺张浪费的丧葬仪式。

“一场丧事,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要知道,我们可是贫困县啊!”熊亚平说,厚葬习俗带坏了当地风气,“生前不尽孝、死后尽哀荣”的思想蔓延,大家相互攀比丧事风光。而且每年都有因烧纸、焚香、点蜡、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引发的山林火灾。

通城县民政局长、殡改办副主任胡宜新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约有3000人死亡,如果全部土葬,每年将有200多亩田地变成墓地。

一方面是死者占地,另一方面是活者抢地。“风水宝地”都想要,只能是“价高者得之”,因此最近两年,在锡山风景区修一座10平方米大小的墓,要交“买地钱”近万元。下葬时,还要交给周边村民1.8万元“抬棺费”。侵占国家和集体土地,违法乱建坟墓、出售土地资源,俨然成了一些人的生财之道。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活人墓 拆除 通城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