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任兰:用法治管住“圈子”

2018年02月06日 16:16 | 作者:任兰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作者:中共蚌埠市委党校副教授 任兰

作为一种与现代政治文明相背离的“病态文化”,圈子文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传统上,中国人喜欢以地缘、学缘、业缘为纽带,形成各种小范围的社会关系。当其进入群体意识层面并加以固化后,就产生了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不顾党和人民的利益,将庸俗的人际关系作为基本规则。面对问题时,以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处理依据,不深究是非善恶,不恪守党性原则,对“圈中人”的过错避重就轻、文过饰非、姑息迁就。它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唯“大哥”马首是瞻。而且,越随意庸俗越觉得关系坚固稳定。“老板”“老大”“谁的人”等习惯用语,就是这种不良习气的表现。

圈子文化也“讲规矩”,但它是与党的制度完全背离的潜规则。有些时候,它甚至可以疏通政治权力、变通法定程序,并以此快速获取利益。由此,某些地方出现了政令不通、塌方式腐败、干部选任逆淘汰、组织纪律消解等问题。圈子文化对政治生态的破坏性,不仅体现在党内,而且还蔓延至社会领域。如果不加以纠正,会使整个社会形成不健康的文化心理,从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破坏。

事实上,在我们党内,所有党员都应该平等相待,都应该平等享有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该履行的义务。党内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祛除圈子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对圈子文化中的利己主义亮剑,在为民、务实、清廉的文化底色上书写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文化。

另一方面,要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执纪监督、责任追究、社会监督等制度体系要更加科学严密,权力运行各环节更有效衔接,使各种圈子在透明高效的制度面前无处遁形,最终使圈子文化失去存在空间。

制度的最高形态是法治,党纪国法是清晰的权力运行规范,也是政治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各级党委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管理制度,都是反对圈子文化的利器。将这些制度加以法治化,用法治管圈子,就能最终祛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圈子文化 法治 制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