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读原创 读原创

文艺界委员热议如何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2018年03月13日 10:3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以自信和担当书写美好新时代
——文艺界委员热议如何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谢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如何用小说、戏剧、电影、书画等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是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特别是文艺界委员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文学

网路图片

如何破解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如何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着一个又一个奋斗前行的动人故事,文艺界委员们一方面在政协平台上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也在自己的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践行。连日来,“创作”一直是委员们口中出现的高频词,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是他们心中的责任和担当。

心中有敬畏笔下才有真情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方式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全国政协委员、编剧王丽萍在自己的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一批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从小镇青年到保姆、护士,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努力,打动了荧屏下的观众。“心中有敬畏,笔下才有真情。”王丽萍坦言,虽然写了不少戏,但越写越紧张,因为心里知道要对得起观众。

王丽萍喜欢跟老百姓交朋友,居委会干部、警察、邻居大娘……她十分珍视小人物身上的可爱之处、积极之处。“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餐桌上写作,要像拿好筷子一样拿好自己的笔,了解平凡世界的悲喜人生,关注这个时代的小人物。”王丽萍认为,我们身边有无处不在的生活热情和动人故事,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一定得了解人民在想什么、做什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创作者担负着作品的第一关,要以热情和善良认真对待作品,坚持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夯实基础才能攀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这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冯远征委员看来,优秀作品既要展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又要反映当代中国昂扬奋进的精神,而且要具备在相当长时间里接受观众检验的高水准。去年底,北京人艺《窝头会馆》茶馆重演,演出前一天下午3点钟就有观众来排队买票,一票难求。这让冯远征颇有感触,好的作品是可以受到人们追捧的,人民需要有正能量、有思想的作品。

“以前‘人艺’的老艺术家们为了创作角色,都带着行李到老乡家同吃同住,到工厂跟工人一起工作,完全融入进去,所以他们创作出的作品有质感,塑造的人物能够留存在人们心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冯远征看来,解决文艺作品有“高原”没“高峰”的问题,需要文艺工作者夯实基础,因为好的作品是不断打磨出来的,基础深厚才能攀高峰。“人艺”的经典剧目《茶馆》能长演不衰几十年,就是因为有几代演员坚持不懈地钻研。“现在的王利发已经不是于是之老师的王利发了,我们不是简单地重复表演,每个演员都从生活中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冯远征说。

让老百姓获得幸福感

去年,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的作品《情满四合院》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不过这部电视剧的创作历程却颇为坎坷。“曾有投资方要求我,演员必须要年轻漂亮,并且要把四合院去掉。”刘家成遇到的情况源于电视荧屏上“鲜”、“玄”、“炫”的流行,颜值、玄幻大行其道,现实题材作品备受冷遇。文艺作品是急功近利迎合市场,还是坚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情满四合院》的成功让刘家成意识到,“不是观众欣赏水准下滑了,是创作者本身浮躁了,在市场和资本面前迷失了方向”。他说,现在迫切需要加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反映时代的脉动。

“创作态度是能否创作出精品的重要因素,你以一个什么态度来写你的小说,拍你的片子?”全国政协委员郑晓龙建议,文艺创作要把老百姓作为主体,大力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深入生活,触及时代和生活中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写好、写深、写透,展现人性的光辉,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编辑:吴静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