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唐蕃古道商贸重镇的新生与心声——春日走访玉树城区侧记

2018年03月28日 20:18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西宁3月28日电 题:唐蕃古道商贸重镇的新生与心声——春日走访玉树城区侧记

新华社记者毛磊、李亚光、冀泽

春日玉树,枯草返绿,天朗气清。当代山脚下的三江源民族商贸中心前,昂文尼玛模仿父辈经商时招徕生意的模样,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大声唱着藏歌。

27岁的昂文尼玛告诉记者,玉树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玩“过家家”就会做生意。千百年来,类似的情形在这座位于唐蕃古道的商贸重镇里,每天都在上演。

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公主携随从入吐蕃和亲,途经如今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镇。此后,这条道路上往返的藏汉商人越来越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结古镇也渐渐发展为青海藏区规模最大的商贸重镇之一。

“直到今日,一些沿袭千百年的商贸图景仍被完好保留。”昂文尼玛说,随着与内地交流交往交融的进程不断加快,当地的一些商贸元素近年来也悄然变化。

来自湖北武汉的李江在玉树市做虫草生意已有3年,他告诉记者,如今在玉树做生意,首先要连接名为“和美玉树”的政府公共免费无线网络,其次要通过二维码互加好友、扫码付款。交易完成后,平日里大家还要在聊天群和朋友圈中分享行情。“这些都是一名本地商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李江半开玩笑地说。

“傍晚,年轻商贩收摊后,大多会骑共享单车回家。”李江说,迎着高原的夕阳和清新空气,带着一天的辛劳所得,和沿途的熟客朋友打打招呼,这已经成为“圈子里”的时尚。

“感觉这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同内地差不了多少。大城市有的,玉树都有。”来自北京的游客李雨晗告诉记者。

多杰桑周是土生土长的“老玉树”,今年59岁,曾是一位牛皮商人。看到如今年轻人的经商、生活方式,他连用“不敢想”“不敢信”“不敢试”来形容。多杰桑周说:“玉树地震后短短几年,这座古老的高原商贸小城,已经有了现代都市的样子。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和援建。”

援建者的恩情,成为玉树不少年轻人奋斗的动力源泉。30岁的尕松成林是玉树青年创业联盟的负责人,他目前在指导孵化20多家小微企业的同时,还经营着一家藏文化产品电商企业。几年前,当看到十多位浙江籍援建工人努力克服缺氧,在街边废墟中挥洒汗水时,他为家乡发展而自我奋斗的热情第一次被点燃了。

36岁的索南巴久是玉树州人民医院儿科的一名医生,跟随北京市对口帮扶专家学习多年后,医术有了很大提高。“在全国的援建下,我们不仅有了最先进的医疗仪器,还学习到与之相匹配的医疗技术。去年,医院建成全州历史上首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看到一个个病情危重的孩子痊愈出院,我在感恩之余也常感到骄傲。”索南巴久说。

老人们的感恩之情,更加刻骨铭心。85岁的更却求培家在玉树市琼龙小区,居住在水电暖一应俱全的楼房里,他身患多年的风湿病痛减轻了不少。更却求培说:“我经历过解放,也经历过灾后重建,党和国家的好,多的根本说不完。”

67岁的更求桑丁每天都去嘉那玛尼石堆转经,他常为自己的生活而感恩。“玉树地震后,国家投资几千万元修复这里受损的经文石刻,让信众可以继续祈福,还使传统藏文化得以延续。所有的恩情,我在每天转经时都会一一感谢。”更求桑丁说。

感恩的玉树人,奋进的玉树人,幸福的玉树人……走在玉树市街头,人们脸上的神情,似乎都在向记者诉说着一名本地人的快乐与骄傲,和对祖国大家庭的深深热爱。

“玉树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是实打实的,数字足以证明。”玉树市市长扎西才让说,与地震前的同期数据相比,如今玉树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震前的3.83倍,固定资产为1.89倍,财政收入2.06倍,社会消费2.12倍,城市居民收入1.5倍,农牧民收入1.87倍。

“震后8年,古老玉树不但在废墟中重生,还焕发出新生。”扎西才让说:“身在这样一个美好而伟大的时代,没有什么梦想是不能实现的。”(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玉树 商贸 重镇 唐蕃 古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