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副主席发言 副主席发言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

2018年05月29日 09:5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作主题发言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头绪繁多,但实质内容就是两个词:保护和利用。

先说保护。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名城名镇保护工作取得的根本性进步是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名城名镇保护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把保护和建设比作“两手”,为什么总是建设这手硬,保护这手软呢?这与决策者认识程度有关。具体说来,很多决策者还只因为法律约束而仅仅意识到应该保护,而对为什么保护却没有深入理解。因此下一阶段提升保护水平、完善法律、严格执法固然重要,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决策者的认识水平更为迫切。

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特别是他关于要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来认识文保工作的指示。我们应该提升对优秀历史文化的敬畏感,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学习古人的智慧,以优秀传统为师。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世代延续,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向历史学习的传统智慧,善于在历史中发现自己已经丢失的好东西,并努力在新条件下复兴它们,通过这种明知不可重复但求有所“补缺”的方式实现文明的延续。如果没有历史意识、没有历史古迹的提示,我们就不再能知道那些失去的好东西,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我们只有进一步提升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历史的尊重,我们才能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下面再说利用。从是否适宜活化利用的角度,可以把古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失去功能的古迹,他们标示着历史与现实的断裂,不适宜活化利用;另一类是仍然发挥着日常生活功能的古迹,他们显示着历史与现实的延续,原则上可以尽量活化利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重视生活于其中的民众的利益。对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可以开发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旅游景点,但最大的利用,是对遗产的解读,是讲故事,是深度解读,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故事,使容易被忘却的历史成为永久的记忆。

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事例表明,历史遗迹、历史城镇没有故事就是青砖、就是灰瓦、就是道路、就是草木,有了故事就成了文化,传达了古人心态、先辈的智慧,启示一种别样的处世之道、做人之道和生活态度,引发现代人有关人性、价值观、审美观跨越时空的思考,历史就变得“在场”,远去的声音就重新引起共鸣。要达到这样的利用效果,需要用心思考,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专家对每一处历史遗迹的价值做出深刻的评估。要有标志物体现这个价值,要培养培训专家型的讲解员,讲解中要深入浅出、渗透哲理。能让现代人在名城名镇名村中有所感悟,是最大最成功的利用,文化熏陶作用是利用的最高境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是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们最乐意去的充满诗意的远方,在这些地方,人民可以感受到国家与民族的代代相续、生生不息,意识到个体自我与整个国家历史文明共同体之间的精神联系。在交通大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全国游历,让自己的生命汇入浩瀚绵长的历史河流,这是今天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是保护和利用名城名镇的意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保护 历史 名镇 利用 历史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