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景德镇“大师瓷”市场陷入冰点:一些画师被迫转行

2018年08月07日 08:03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托市

“今天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市场真的非常糟糕,但这是历史的最低点吗?不是,因为有些人仍抱有幻想。”在贺亮看来,“市场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下跌。但即使跌成这样,还是有资本敢于在这个时候托底,还在往上托。”

沈家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近两年,景德镇陶瓷市场出现了新的现象:有知名拍卖公司在景德镇设点,跟艺术家合作,艺术家们的作品想拍什么价格,就给它交多少钱,然后拍出艺术家想要的价格。“但事实上,拍卖公司明知是卖不掉的。”

陶瓷艺术家王晓峰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息,“你想拍出什么价格都可以,你给他钱就行了。”

这挺滑稽的,但真有艺术家愿意花钱这么干。

据透露,确实有赫赫有名的资深国大师,把钱和作品交到了拍卖行。“他要求自己的作品一定要维持在那个价位。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梦想’,有钱当然可以为‘梦想’付出。”

在贺亮看来,这是最后一次剔骨疗法,就是把艺术家骨头上那点肉给剔下来。“市场的钱已经挣不到了,那就把艺术家的钱给挣了。”

过去的那些年,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有人担忧,在未来的某个瞬间,这些陶瓷会不会聚拢在景德镇,店里随便一堆陶瓷任人挑。“那将是最悲惨的一幕。”

还有较为悲观的观点认为,“大师瓷”也许未来会大量地出现淘宝价。

但接受采访的大师们几乎都不认同这个判断。

沈家明认为,大家确实都在观望,但艺术陶瓷市场和股市一样,有起有落,总有一天,低谷之后重新迎来高峰。“而新的繁荣会打破原来的传统模式进行创新。”

巅峰

模式的创新仍显遥远。处于谷底的陶瓷艺术圈人士有大把的时间回忆当年。

“那时候是真的繁荣!” 王晓峰感叹。

身处其中的艺术家,人人都有机会分享这一轮的繁荣。王晓峰也不例外。

彼时,青年艺术家王晓峰住在景德镇偏远的农村,他的父亲从北方的老家第一次来景德镇。他跟父亲说,他能赚钱了。“我父亲不相信,因为我从小就不像是能赚钱的人。那段时间,他天天跟我待在一起,看着我白天画、晚上画,一天可以画五六个瓷器,一万块钱一个。他很惊讶,这真能赚钱啊。”

当一个陶瓷瓶子卖一万块钱的时候,他觉得价格很合理,他的艺术水准位列中等,能力不如他的人,瓶子还卖三四万元呢。然而,当他瓶子的价格也涨到3万块一个的时候,王晓峰开始感觉到压力。“为什么?3万块一个,一天画五个,那就是15万元。景德镇市委书记一年的收入都不如我一天的收入,而我的思考能力、我付出的劳动肯定不如他,这就不太合理了。”

事实上,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的许爱民或许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以至于他后来也加入了大师的评选潮流中。2015年,中共中央纪委对许爱民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时,其中就称其弄虚作假,骗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荣誉。

基于朴素的价值判断,王晓峰认为,收入和付出应该保持平衡才心安理得。

“3万块一个的瓶子,你得画得没毛病、没漏洞才过得了自己的心理关。” 王晓峰说,因为对作品要求高,后来就越画越慢,有时候一个月才画出一个。

从圈内人的角度看,繁荣时期,像王晓峰这样一天画5个已经是非常老实和自律的艺术家了,其他人一天可以画50个,甚至更多。

那一时期,大师们进行了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

据徐杰讲述,一位画梅兰竹菊的大师,一天就可以画100多个,他的作品炒作到300元一件(编者注:“件”是陶瓷的大小规格单位,瓶子分150、200、300件不等),200件的一个瓶子就是6万块。

“2013年之前的那几年,景德镇大师们的产量特别惊人,一个大师背后有十来个人在代笔,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徐杰说,“很多时候是经销商推着大师走,当经销商把销量打开之后,大师作品的量就会跟不上,经销商会主动找画工给大师代笔,最后大师签个名,大家合作一起赚钱。”

但在沈家明看来,大部分经销商的层次都不高,他们急功近利,对艺术家的打击非常大,“有些档次的艺术家都不去发展经销商模式了。”

“这个市场好到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买家来买瓷器,没有现成瓷器不要紧,多少钱一个,他要买10个,也不还价,钱先付给你。”贺亮举例说,他有客人2010年签约买的瓷器,去年才画完。

“在最火爆的时候,一个大师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一个上市公司,而净利润比上市公司厉害多了。” 王晓峰感叹。

在景德镇坊间流传:从2008年到2013年间,景德镇大师们的个人收入甚至惊动了金融监管部门,有关部门对大师们的个人账户进行了监控。“上亿资金的账户并不鲜见,囤积的钱很吓人。很多艺术家,一年赚个三五千万很容易。”

有一位大师去南昌买店铺,一排店铺1.3亿元,一次性付清。

那一时期,大师们的年收入是以千万计的。

艺术家们富得流油,但税却很难收上来。

景德镇的破败一定程度上源于地方财政的羸弱,该市的财政总收入长期位列江西省末位。

“有一段时间,景德镇有关部门严查艺术家们的个人所得税,甚至规定评选大师的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纳税额。艺术家们只能补缴。”当地税务部门有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有艺术家甚至补缴了高达数百万元的税。

补缴数额的多少成为大师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纳税额与大师的艺术水准毫不相关,因此,这在大师批量生产的时代遭受诸多诟病。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景德镇“大师瓷” 市场 冰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