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法两国的志愿者守护住福建古厝文化

2018年08月08日 20:1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8月初,当地特色建筑。福建巨口乡馀庆村雕楼式土厝。 詹国兵 摄

8月初,当地特色建筑。福建巨口乡馀庆村雕楼式土厝。 詹国兵 摄

8月8日,“2018中法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的20多名法国志愿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作了两周的的闽北九龙村。

8月初,当地特色建筑。巨口乡最出名的土厝之一驸马房。 范崇智 摄

8月初,当地特色建筑。巨口乡最出名的土厝之一驸马房。 范崇智 摄

九龙村的土厝依山而建连绵百座,有“小布达拉宫”的美称。目前,全村有土厝房100座,其中,300年以上的土厝有7座,400年以上的土厝有2座。土厝以方形楼为主,外围夯土筑墙,厝内木板材质包括楼板、窗户,门,土厝民居风格独特,结构精巧,是一种节能环保低碳老少宜居的民宅。墙体装饰既有徽式的建筑特点,又有苏杭建筑的轻灵,见证了先人的生产生活。

8月初,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在村民指导下正在进行夯土墙。 罗光耀 摄

8月初,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在村民指导下正在进行夯土墙。 罗光耀 摄

来自中、法两国“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的志愿者德丽.卡鲁斯特等,在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下,采用传统建筑工艺、工具、材料,对当地土厝古民居等建筑进行修缮、修复。

8月初,为参与志愿者颁发志愿者结业证书。 陈可 摄

8月初,为参与志愿者颁发志愿者结业证书。 陈可 摄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说,一年前,他们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做了关于历史村落的调研,发现这里古厝风貌完整,这样的村子不论是在闽北还是在福建,乃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十分典型的,但从风貌和建筑遗产的等级看,又难以列入官方的文物保护名单。丁枫认为,保护九龙村的古建筑需要通过适当的外部力量来激发村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选择来到这里,成为第一波‘外部力量’”。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志愿者 土厝 建筑 福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