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振兴乡村教育 师资短板亟待补齐——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农村教育问题采访纪实

2018年09月10日 15:40 | 作者:李木元 廖复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龙岩市地处闽西武夷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福建重要的劳务输出地。近年来,随着大量年轻劳动力离开农村向城市流动,加上农村孩子出生数量下降,龙岩市新罗区农村学校学生日益减少。特别是国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可在城市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很多农村孩子开始到中心城区就读,农村学校日益冷清。

新罗区教育局副局长谢德峰介绍,新罗区共有284个村,在2001年撤点并校之前,几乎村村都有小学或者教学点,到了2010年只剩下完小47所,初小和教学点21个,其他都被撤并。

“撤点并校一方面是因为乡村学校生源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大量外流,导致乡村学校师资匮乏。特别是师资匮乏问题,目前亟待解决。”新罗区政协副主席黄美玲表示。

DSC00619

陈振强在给孩子们上课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深入到新罗区部分乡村采访,实地了解了目前乡村学校师资缺乏现状。

4个老头5个娃

苏坂镇云潭片区瓦洋村距离新罗区近70公里,是个有着深厚革命传统的红色村。村内至今保存着苏内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在这个旧址旁边,就是云潭小学。学校院子宽敞,三层楼房整洁漂亮,教学硬件设施还算不错。

然而,这个上世纪90年代初还有近500名学生的小学,如今只剩下一年级5名学生和平均年龄超过58岁的4个老教师,村民们笑称“4个老头5个娃”。“家长们都嫌我们年纪大了,教学方式老套,普通话又说不好,都把孩子送到镇上或城里上学了。”在云潭小学教书的58岁校长陈振强脸上充满了无奈。

记者了解到,由于云潭小学比较偏远,老师待遇又不高,好多老师要么转行,要么通过考试进城了,学校已经20多年没有来过新老师。

“乡村学校的衰落还会导致乡村文化教育断裂危机。”谢德峰说,像云潭村这样的村子,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学生“得风气之先”,可以接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但是孩子们都走了,将来谁还了解这个村子的历史,谁来传承这份乡村文明?乡村文化没了,又何谈乡村振兴!”

陈振强多次向区教育局反映缺少年轻教师问题,但是没有教师愿意到偏远的云潭村小学来。招聘代课教师,每月2700元(扣除五险一金到手2000元左右)的工资,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等我们退休了,这所学校真的要关门了。”陈振强言语中透着心酸。

不仅仅是云潭小学,被撤并万安镇松洋小学、梅村小学,适中镇象山小学等都面临类似问题。黄美玲说:“我们在调研时发现,根本原因还是农村教师整体待遇偏低,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艰苦,职称评定很难,发展机会少;农村中小学校规模普遍较小,按人头拨付的公用经费也少,学校运转困难,乡村生活补助、单位自筹的工会福利待遇和文明单位、平安单位等奖励性津补贴往往难以兑现,这些因素叠加,很难吸引年轻教师扎根乡村学校。”

缺编制成了卡喉咙问题

对于教师的编制,黄美玲用了“稀缺”和“珍贵”两个词来形容。她坦言,农村学校之所以很难招到年轻老师,除了待遇和发展前景因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难以获得编制。

这是一个卡喉咙问题。截至目前,新罗区总共有中小学生11万多名,而编制内教师只有4051位,平均师生比超过1∶25,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小学和初中师生比1∶19和1∶13.5的比例;整个新罗区教师缺编超过1300个。

C20180910008-zx5

陈振强引导孩子们放学

为什么会缺?谢德峰说了两个原因:一个是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财政供养人员只增不减;另一个是地方编制问题采取“省级统筹、市域调节、以县为主”的办法,目前,新罗区已尽最大努力,把各个部门核减的编制半数以上都给了教育系统,但“市域调节”一直没动,所以编制很难满足需要。

“新罗区是龙岩市政府所在地,优势教育资源富集,不仅辖区内的乡村学生大量转移进来,就连周边较偏远区县的学生也大量涌入。”谢德峰介绍,从2012年开始,新罗区城区每年中小学生新生比毕业生要多出3000-4000人,6年来累计增加2万多学生。其中来自龙岩市各个县的学生超过一半。如大洋小学有1700多学生,新罗区城区户口学生只有300多,不到20%,其他都是周边县里来的。“其他区县学生少了,可其编制并没有调剂到新罗区城区来。新罗区城区学生暴涨,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各学校只得招聘代课老师进行补充。”

2017年10月,新罗区政协在调研中了解到,城区学校缺编严重影响农村学校编制的配置。“城区教师编制吃紧,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生源少,自然要优先满足城区学校的需要,而农村学校因为缺少编制,就更难招聘到教师了。”黄美玲说。

加强顶层设计助推优势资源下沉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振兴乡村教育,新罗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财政投入,2016-2017年两年,财政用于乡村教育的支出达到十几亿元,部分区县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投向了教育;到边远乡村任教的教师除了享受每月乡镇补贴300元,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可再获得每月300元补贴;教师在乡村执教满25年可直接聘为高级职称,降低了论文要求标准,等等。

谢德峰介绍,近年来为了帮扶乡村学校,新罗区还采取了“名校带弱校”“校际协作交流”“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交流”等措施,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效果。

不过,黄美玲认为,这些措施还不够,必须从顶层设计上着力。她建议充分认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制定乡村教育振兴规划,按照轻重缓急,不断加强万安中学、苏坂中学、岩山中心小学、苏坂云潭小学、美山小学等一批农村中小学建设,再恢复建设梅村小学等一批学校,搞好教育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对于教师编制问题,黄美玲建议,探索教师编制区管校用,积极推行集团办学。一方面推动松散型集团办学转为融合型集团办学,把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并入城区各中小学校,相应成立几个教育集团,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创新教师交流管理。打破教师城乡编制固化壁垒,推进教育集团内城乡教师制度性交流,让教师由“学校人”逐渐过渡为“职业人”,扭转农村优质师资不断向城区流动、教育资源失衡的困境。

“当务之急是尽快启动编制市域调节,让编制跟着生源走,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生源集中地教师编制缺乏难题。另外,对于乡村学校,国家是否应考虑适当扩编?”谢德峰建议。

“还要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含金量。”黄美玲还建议,进一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如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生活环境设施和教学工作条件;对乡村教师实行专项补贴,做到离城区越远补贴越高;对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名师、骨干教师、各类模范等评选(评定)予以照顾倾斜,等等。

文/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记者 李木元   通讯员  廖复来

编辑:秦云

关键词:乡村教育 龙岩市 农村教育问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