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抽象艺术与当代文化精神

2018年10月22日 16:21 | 作者:赵丽莎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摘要: 芭芭拉·爱德斯坦抽象主题作品 抽象是什么呢?抽象涉及到艺术家在更深层次上如何处理视觉经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首先体现于对日常视觉性经验的否定。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宪将其归纳为“一种视觉表达的立场,一种认知模式,一种哲学的方法论,一种人生在世的精神方式”。&…


芭芭拉·爱德斯坦 抽象主题作品


抽象是什么呢?抽象涉及到艺术家在更深层次上如何处理视觉经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首先体现于对日常视觉性经验的否定。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宪将其归纳为“一种视觉表达的立场,一种认知模式,一种哲学的方法论,一种人生在世的精神方式”。“抽象艺术是对相似性原则的颠覆,或者说抽象艺术的标准即是非相似性,不再以实在的物象作为判断依据。比如一位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所说的,‘看一张人脸的素描,我们看的是一张素描而不是一张人脸’。这无疑包含了抽象艺术的真谛。”

进入21世纪,抽象艺术在上海的展览和活动频繁,呈现出生动鲜活的创作风貌和丰富繁茂的展示形态,展示了上海抽象艺术氛围和创作成果,发现和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抽象画家。

尽管抽象艺术在西方已经过时了,可以说,我们现在大部分的抽象思维还是基于西方一百年来的抽象思维,形式上也还延续西方一百年来的抽象艺术形式。

当一些有建树、有文化自信的艺术家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正意味着我们的抽象艺术正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也给当代艺术家、理论家、评论家一个任务——我们怎么办?如许德民所言,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讨论抽象艺术的何去何从,在一个讲究民族自信的背景下来说,特别有意义。

上海抽象画会是以第三代抽象画家为主体的艺术群体。他们自觉地承载着发展上海抽象艺术的文化使命。在近期“风流——2018上海抽象艺术大展”的研讨会上,这一群体对抽象艺术的中国精神、东方抽象艺术与世界抽象艺术的相关性、时代与抽象形式的关系、当代抽象艺术与历史的关系、图式与构成在抽象艺术绘画中的意义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对当今尤其是活跃在上海的抽象艺术现象及现状做了深入剖析。

艺术评论家龚云表作为论坛的会议主持,他说,上海的抽象艺术,有自己的文化品格和美学品格。很多年前他提出“温和”两个字,他说到上海的地域文化是江南文化,不会很张扬,不是激烈的,是平和、从容的。

尹呈忠提到,在中国抽象艺术的接受度,没有大问题的,因为中国人对抽象的山水、书法等的接受度,都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有的时候看不懂书法的内容,但是可以去欣赏书法的点、线、面。但是为什么在抽象绘画上面产生很多的困惑呢?他提出这与中国的抽象审美意识有关,没有上升到一个纯粹的层面,没有这方面的书,也没有这一块的系统总结。现在中国大多数画家做的工作,等于说是在做中国抽象绘画的补课,补了半个多世纪了,我们还要做。有没有意义?我们的突破口应该在什么地方?不能照搬西方的,我们怎样才能有自己的面貌?尹呈忠强调,能够拿出自己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东西,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论坛上,抽象艺术自身风格到底如何形成,从哪条路走比较好, 各位专家畅所欲言。

本期聚焦,龚云表专门针对抽象艺术与上海城市文化性格的关系做了阐述,他认为上海抽象艺术依托的上海城市的文化性格有着更为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可循。他提出,被认为是海上画派精神领袖的明代松江华亭大画家董其昌,在距今400多年前,提出了按宗旨意趣和审美理想,将自唐代以来的中国画分为南北两宗的论述。而抒发性灵、表现自我的逸笔草草的文人画,与当今抽象艺术的从表现外在的物质性走向表现内在的精神性,是否也有着某种相契相合之处呢?许德民从“抽象艺术的中国精神”这个议题,阐述了中国艺术源远流长的抽象的审美意境。而杨大伟则从“抽象艺术的可能性发展”出发,提出如果能对于抽象既有形式概念再放弃,或许抽象艺术的思考领域会有新的可能。

本期聚焦围绕抽象艺术的本土发展以及海派抽象艺术与其当代文化精神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编辑:杨岚

关键词:抽象 艺术 文化 上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