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关键词 政协关键词

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2018年12月18日 14:0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大大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18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

70年前,西柏坡。一个口号,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

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于1948年4月30日在西柏坡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自那时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众星拱北,万水朝东。

70年后,北京。一次讲话,定义了一个伟大创造。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他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奋斗伟力。

如果说,当年的多党合作,奏响的是协商建国的乐章,那么,今天新型政党制度的伟大实践,本身就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壮丽诗篇,为人类民主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历久而弥新,是为不朽。

世界眼光与中国气派

2018年12月11日,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了一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每年,中共中央都会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共商国是。

如果,当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能够看到这一幕,他定会感慨万千。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和同盟会的领导人曾效仿西方实行议会民主和多党竞争,但失败了,他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可见,只有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政党制度,才是最适合中国的。

新型政党制度为什么“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精准概括:

“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新型政党制度,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光辉,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情怀。尤其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型政党制度迎来新的春天。

2017年底,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在中共十九大后陆续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回首过去五年,他们的心情是兴奋的:

五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或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共114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21次;各民主党派中央共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496件,围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问题,组织调研,提出意见建议;自2016年起,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省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各类意见建议567条,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还以“直通车”的形式报中共中央、国务院。

各民主党派的舞台越来越宽广,这,就是“新”的体现。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彰显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恢弘的中国气派。

与时俱进

历经数十年的历史波澜,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不但没被“雨打风吹去”,反而愈加紧密牢固,这是为什么?

因为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提出,为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2年12月,北京的冬天寒风逼人。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一一登门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

他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领导机构成员进行座谈时强调,中共中央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2013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7种主要形式,政党协商居于首位。同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对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保障机制作出规定。该《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

2015年5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正式颁布实施。《条例》明确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并提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首次将“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作为民主党派基本职能之一,将民主党派原来的两项职能,拓展为目前的三项基本职能。

同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更好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效能,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把参政党建设的“四种能力”丰富发展为“五种能力”,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也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自此,新型政党制度逐渐显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制度自信,以及愈加蓬勃的生机。

新时代的凝心聚力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吹响了新时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嘹亮号角。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党派的庄严承诺。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上下要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这就需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开拓前进。

从1993年至今,各民主党派中央都有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简称“大调研”),这是民主党派中央受中共中央委托,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重要活动。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支持民主党派中央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的意见,历史上首次对民主党派重点考察调研工作出台了规范性文件。

如此重视民主党派大调研,是因为,它是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时代凝心聚力的重要渠道。

2018年,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等问题,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91件,为中共中央决策和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调研不仅仅是提出意见建议,它还要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强大力量。

于是,我们看到,有的民主党派调研组一路风尘仆仆深入山路崎岖的少数民族地区,加深了对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状况的认识和了解,并为当地干部群众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务实作风和昂扬干劲而感动。

有的民主党派在调研中仔细倾听与总结干部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好想法、好建议,进一步汇集众智。

有的民主党派克服高海拔、缺氧等种种困难,到高原地区看望慰问广大扎根高原一线的科技工作者。

进入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展示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政治参与优势,更展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团结合作优势,统筹各方利益和协调各方关系的优势,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民民主。

肝胆相照共荣辱,风雨同舟秉初心。有此法宝,何事不成?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