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大事记 政协大事记

公共外交与人民政协的故事

2018年12月18日 15:0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1月27日,来自非洲41个国家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和非洲联盟驻华代表走进全国政协。图为非洲国家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和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在参观“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览。

11月27日,来自非洲41个国家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和非洲联盟驻华代表走进全国政协。图为非洲国家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和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在参观“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览。

    在“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记者发布会上,赵启正带来自制的图板,阐释政府与公众及外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记者发布会上,赵启正带来自制的图板,阐释政府与公众及外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人民政协与公共外交的故事,开始于2011年全国两会。

当时,一场主题为“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的记者招待会举行,赵启正、陈昊苏、韩方明、黄友义、袁明、蔡建国等11位全国政协委员集中回答记者提问,“公共外交”的内涵、作用,以及全国政协深化公共外交的若干做法受到空前关注。

事实上,人民政协与公共外交的故事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时任第八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访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这是我国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全国政协主席的身份出访。

此后,人民政协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务实开展对外友好交往,讲好中国故事,广泛宣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就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阐明我国主张,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外部氛围,为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全国政协已与144个国家的310个机构和15个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建立了联系。

登上外交舞台,政协有特色

“人民政协从一登上外交舞台,就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就具有浓厚的公共外交色彩。”2010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国际论坛(2010)暨第三届外交官论坛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说,人民政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在公共外交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民政协融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于一体,集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于一身,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在统战政协系统工作的郑万通,对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有着切身的体验。1993年,他担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随同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

“这是我国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全国政协主席的身份出访。”郑万通说,第九届、十届政协十年间,他陪同李瑞环主席、贾庆林主席先后出访60多个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亲眼见证并深刻感受到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取得的巨大成绩。每次访问,政协领导人都生动地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各类组织、团体和各界人士广泛交往。

郑万通表示,在此期间,人民政协还搭建了三个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第一个平台是1994年成立的“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二个平台是1996年开始举办的“21世纪论坛”。第三个平台是2001年成立的“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这三大平台与全国政协领导人及政协系统各个层面的对外交往活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人民政协多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良好态势和生动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向世界传递和宣示了这样一些重要的理念和原则:比如,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比如,以和为贵;比如,求同存异;比如,协商民主。人民政协亦官亦民这种富有个性的交往方式,形成了很好的外交效应,也为我国的整体外交作了很好的诠释和补充。

讲好中国故事,政协有优势

一张张老照片,珍藏着一段段远去的历史,也讲述着一个个中国人民友善、包容、博爱的故事。

2016年12月8日,一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友善包容———犹太难民与上海史料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这场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政协文史馆、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上海市虹口区政协、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携手策展的活动,曾于2014年走进美国国会,向世界人民讲述这段尘封的记忆。

“二战”时期,3万多名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其中近2万名聚居在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与当地

10万中国居民患难与共、共克时艰,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美国,策展团队在讲述着感人故事的同时,也被别人讲述的故事感动着。许多居住在美国的犹太人在展板前激动地谈论着他们自己和长辈在上海的经历。这场由政协组织讲述的中国故事,传递了中国人民友善、包容、博爱的声音。

这样的故事,在人民政协公共外交事业中不胜枚举。“开展公共外交,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用民间语言向国外公众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为我国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赵启正曾这样概括公共外交的作用。总结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优势,赵启正说,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汇集了我国的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委员大都是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与国外交往的机会较多、能力较强,其“亦官亦民”的身份也更容易为外国所接受。尤其,政协又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机构之一,在对外交往中具有威信,能够得到信任,因此,人民政协是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有高度、有舞台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工作中“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国内各类对外交流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国家政策理念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展示我国对外开放形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研究公共外交,政协有作为

早在十年前,提起公共外交,人们还比较陌生。如今,公共外交已成社会共识。近年来,在公共外交的宣传、研究、探索、实践中,人民政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韩方明说,全国政协外事委先后在长春、长沙和太原等地召开多次工作总结暨公共外交座谈会,从最初大力宣介公共外交,到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践行公共外交,再到积极探索公共外交的规律和特点,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了从“知”到“行”、从“行”到“识”的过程,政协公共外交不断向纵深发展,开展公共外交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今,随着公共外交理念的不断普及,各地政协公共外交协会也相继成立并发挥作用,上海、天津、广东、杭州等地成立以政协牵头的公共外交协会。

此外,在多次全国政协大会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大力呼吁国家重视公共外交,提交多件提案,积极为加强我国公共外交建言献策,委员们充分利用各种会议、讲座、报告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等机会,推广和普及公共外交理念。

丰富多彩的实践还带动了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近年来,人民政协对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包括:公共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是一项全民的事业,行为主体包括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精英人士和普通公众;公共外交的任务是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说明国家政策,解释外国对本国的不解之处,同时了解对方的观点;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以公共外交名义对外国进行无端的指责和干涉等。这些观点得到国内各界的认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