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李斛:艺术上就是要强求

2019年01月03日 14:43 | 作者:张亚萌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fD1qTNLICXGK4TzzHjBAkPBfJaRypDuk7zIbOsy6.jpg

`侦察(纸本彩墨)  一九四八年  李斛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教授、策展人曹庆晖将画家李斛视作“处女座画家” ,这不仅因为这位享年仅56岁的画家出生于1919年9月20日,还因为李斛在晚年病痛缠身时给自己写下了座右铭“胸怀远志,不畏近难” ——这个座右铭促使曹庆晖将12月9日至2019年1月3日由中央美院主办的大型回顾展览“远志四韵——李斛的艺术步履”分为四个主题韵章“土地”“百炼”“心潮”“斛殇” ,以此来勾描李斛的人生与艺术步履,阐述他的人生与艺术远志。

在20世纪中国画变革发展的历程中,在从国立北平艺专到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发展的历程中,李斛均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较早地“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 ,一方面追随徐悲鸿,崇尚徐悲鸿中西融合、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理念;另一方面,他大胆求索创新,践行从传统中走来的现代转换,成为中国画探索新法新貌过程中的实践者和先驱者。

“处女座画家”

作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1946年的一名毕业生,“1948年冬天,我的父亲李斛拿到了北平国立艺专的教职员证,从那时起一直到他去世,他都没有离开中央美术学院” ,李斛之女李蓉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年间笃定“再穷不过讨口,不死就要出头”而由川入京的李斛真正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画家行列,成为中央美院的一名教师。在激情满怀的新生活里,他觉得人生有限而艺术无限,他渴望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艺术创作中去,为此他又壮志满怀地写下“人生有限,艺术春秋”的座右铭自励。在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百炼期里,他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风貌和文化新意的作品,如《广州起义》 《披红斗篷的老人》 《关汉卿像》等,为现代中国画坛留下丰厚的艺术遗产。

在中央美院的创作和教学生活中,李斛进一步深入地通过素描研究和实践,锤炼造型能力,但尤其注意经写生分析之后与水彩、油画、彩墨等不同媒介的转换。“展览中的彩墨人物画,就多有与之相关的、自我要求很高的素描写生研究在先,而同一对象的素描分析和彩墨表现又都具有各自独立的审美价值,那份‘尽精微’的钻研劲儿,可真不愧是典型的‘处女座画家’ 。 ”曹庆晖说。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至今记得,中央美院老校区U字楼的走廊上挂着一幅素描,那是李斛用了90个小时创作的希腊女神雕塑素描,“来到走廊看到作品的人,都能够从中了解到中央美院突出的造型能力” 。徐悲鸿“艺为人生”的写实主义追求以及强调素描基础、联系构图实践的写实主义教学,造就了有造型天赋的李斛关怀底层普通民众的艺术利器。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认为,在技法革新上,李斛最值得称道之处是提倡由素描入手塑造形象,将西画的厚重色彩语汇与中国画的淡染水墨质感相结合,并注重对细节和神韵的描绘,将这一技法运用在山水画和人物画两类创作之中,都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成果。曹庆晖认为,在李斛突出的实践性研究——彩墨人物画和彩墨夜景画中,他特别注意形象的观察与表现——从形象观察进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最终落实为艺术表现:“说得具体一些:看到的是那样→是不是那样→应该是怎样→我怎样表现它” ,李斛曾这样说。

“不能做小买卖”

在艺术创作之外,李斛始终践行教书育人的高远理想。他在中央美院中国画专业任教,讲授素描、速写等西画课程,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夯实学生的造型能力,使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在不断的思想改造中成为从彩墨画科到中国画系探索建立写生、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主体力量。

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激流涌动中,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不同的艺术道路选择和艺术实践阵营出现了被选择利用和被压制打击、势强和势微的分野,最终形成在辩证否定徐悲鸿写实主义基本经验上的歌颂现实主义人物画发展成为主潮这一事实。对此格局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容易引起争鸣的话题。观照李斛的艺术人生与创作探索,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认为,“文革”之后很多对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认真做学术,就像李斛先生所做的那样,把学术提高一个高度—— “不要画派之间争论太多,要好好画画、提高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

李斛因青少年时期“再穷不过讨口”的贫困生活落下胃疾, 1955年曾做过胃部切除手术,同时发现肝局部硬化。但是,日后他带学生到工厂、煤矿、农村和敦煌等文化遗产保存地实习,随中央美院职工下放河北磁县劳动锻炼,奉命为民族饭店、北京饭店等单位创作中国画,他都不求照顾,自我忍耐,甚至也“从不向家人讲述自己的任何困难,一贯都是在宽慰别人” 。1973年,为完成北京饭店所需中国画抱病工作的李斛,又先后以隶书和行草书自我鼓舞地写下座右铭“胸怀远志,不畏近难” 。然而在身体疾患不得康复的时候,更大的精神迫害最终彻底把李斛压垮了。1974年,李斛等十几位画家为北京饭店等单位创作的中国画被打成“黑画”在中国美术馆受到莫须有的批判。1975年11月10日,李斛病逝。

在李斛参与的第二代中国画教学集体的培养下,受惠于这个集体的第三代画家——刘勃舒、姚有多、蒋采蘋、卢沉、张凭、陈谋、王同仁……得前辈培育,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下,继续以李斛所表率的“胸怀远志,不畏近难”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积极变革,回应着新时代对教学与创作的新要求。多年以后,这些学生已成名成家,当他们回忆起老师的时候,几乎都会提到李斛那些川音浓郁的教导:“艺术上就是要强求! ”“不能做小买卖! ”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李斛 艺术 中国画 中央 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