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张云勇:中国5G如何练就独秀世界的“舞技

2019年03月12日 11:55 | 作者:包松娅 齐波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距离大规模商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和人通信需求会没有这么刚性。更快的速度还能服务于什么需求?我们开始的定位就很清楚,要把5G发力在产业上。

■三大运营商一定要共建共享,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如此大的网络覆盖、人口覆盖和面积覆盖,光靠一家谁都做不完,谁也没有精力来做这么庞大体量的网络。

记者:5G在传统上会认为它是一个通信行业的概念,但现在成为各国争抢的一个高地,是不是因为刚刚所谈到的,它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不仅仅局限于通信行业?

张云勇:没错。我们在推介5G的时候,口号就是5G改变社会、改变产业,可以说,我们的5G一开始就已经瞄准了产业融合,而不是通信行业本身。

智能手机产品只是5G商用初期的热点,预计到2021年后5G终端渗透率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根据4G时代的终端发展规律,2014年中国4G商用,享受全球第二波市场红利,4G终端发展迅速,4年内4G手机出货量即达到了总体的94.1%。中国作为5G建设的第一梯队,既拥有首发5G运营商的领先技术优势,又存在着开拓5G市场及业务的风险。5G商用初期,5G智能手机的确是消费类终端的热点。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和人通信需求会没有这么刚性。更快的速度还能服务于什么需求?我们开始的定位就很清楚,要把5G发力在产业上,比如说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组织的运营商规模的外场实验,明确结合产业做实验,结合各地产业优势和既有的产学研用做实验,所以5G从实验阶段就是承载着产业目标起步的。

其次我们组建了很多联盟,比如说工业互联网联盟,最近中国又成立了一个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还有一个就是各个垂直企业和运营商一起捆绑。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5G能融合更多产业,创造出更多需求,服务更多场景,而不仅仅是通信行业本身。

记者:我们都知道华为刚刚发布了首款5G手机,这是一个个案,还是一种开启?中国的5G真正走进老百姓,进而融入更多产业之中还有多远?

张云勇:尽管我国的5G已经起步,但是要实现我们所描绘的图景,确实还需要跨越一些难题。

首先是成本问题,因为5G在技术上存在的特点是频率频点较高、穿透性较弱,所以基站设置的密度一般是现在的3倍左右,网络投资约为4G的4倍。此外,5G除了满足个人移动通信需求外,还要满足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的行业应用需求,这对5G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也需要更高投入。再加上4G已部署5年但还未完全收回投资,履行提速降费责任而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现在继续在5G层面投入,无论是资本性开支,还是运营建设、人工实施周期,运营起来的费用都将居高不下。建议可以在5G商用初期,引导5G模组规模化发展,通过专项补贴的方式,激发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性,形成规模化效应,减低5G模组成本。

从另一个方面,三大运营商一定要共建共享,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如此大的网络覆盖、人口覆盖和面积覆盖,光靠一家谁都做不完,谁也没有精力来做这么庞大体量的网络。所以要在现在4G基础上,进一步共建共享,尽量避免网络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约网络整体投资,缓解5G网络建设将面临的巨额资金压力,加快推动5G的商用步伐。同时还可以鼓励民营经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PPP模式,让民营资本进入通信行业,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共同合作分成。

对于5G,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在于立法和监管。

5G来了之后,当前立法和监管是缺失的,比如自动驾驶,现在已经出现法律纠纷。车子假设出故障发生了碰撞,到底算车子问题,还是运营商问题,还是预约客户的问题,还是车上乘客的问题?正因为立法的缺失,我们现在只能在几个地方进行小范围试点。

在监管上,当5G融入各个行业,开放共享之后会出现大量工业互联网数据,这些数据非常庞大涉及各个方面,政府必须出台法律去保障这些个人隐私数据以及大量工业数据的安全,这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

再从老百姓的角度讲,未来还要尽快繁荣内容,着手行业培育。因为5G从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但是没有好的内容,就不能支撑一个健康的产业,就不能支撑更多人在这个行业中创新创业。要正确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其中,基于这个平台百花齐放,发挥中国互联网和庞大市场需求的优势,去做一些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渗透率比较高的内容和体验。这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从过去经验来看,希望5G进程比过去更短,我们设想的这些场景和便利能早日实现。

“要站在未来看现在”

■要站在未来看现在。要有开放式思维,对待5G也是一样,尽管现在看挑战还是挺多,但是我还是看好5G的未来。

■现在所谓的应用都还停留在设想层面。因此尽管5G为产业赋能的方向是对的,但真正地实现这一步,还有一定距离。

记者:无论刚刚提到的第一梯队,还是有积极性的几个国家,5G通信网络当前的国际“名单”中似乎规模并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5G是不是未来通信网络发展方向上的一种共识?

张云勇: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是偶然,也是必然。

刚才通过回顾从固定电话,到第一代网络通信,再到现在第五代的历程。我们在固网的时候,做到ATM或者SDN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未来的网络也就这样做到头了,因为没有更大需求。结果视频出现了,两兆的网络开始不够用,新技术才跟上来。

移动网络也是这样,到了4G我们都认为已经足够了,未来将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至少会延续几十年,需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现在再看,也就几年时间,新一代通信网络就出现了。

说必然,是技术的必然。我们的技术做得比较超前,包括仿真环境、标准和优质频段等。频段是什么意思?频段就好比是土地,没有土地就修不了路,再接上技术,拓宽了频率,速度自然就快了。

技术演进到今天,要格外处理好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做技术透支。光传输行业就是一个例子,十几年前我们的光纤传输容量就拓展到100G,但我们所有运营商的业务只占整个传输量的不到10%,也就是说90%的光纤是闲置的。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技术不能过于超前于需求,不然资源闲置也是浪费,而且成本非常高。

那么除了共识,国际社会也存在分歧,比如商业模式问题。因为要支撑5G网络,需要增设更多更密的基站,耗电量也大,成本很高,但大家都还没有找到一种固定的已经可以见到的商业模式,现在所谓的应用都还停留在设想层面。因此尽管5G为产业赋能的方向是对的,但真正地实现这一步,还有一定距离。

记者:既然有共识也有分歧,如何看待这些分歧?

张云勇:我的观点是,要站在未来看现在。要有开放式思维,对待5G也是一样,尽管现在看挑战还是挺多,但是我还是看好5G的未来。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智能工厂,包括以后的真正的无人快递,都是有可能通过5G实现的。所以尽管目前5G还没有达成百分之百的共识,仍处于一个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但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都伴随着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很正常的。

记者:中国还没有一项技术研究,能像“5G”这样,点滴动态都能搅动公众情绪。从某种意义上,国人对5G的关注,所赋予的情感,已经超越技术层面。您在通信行业中多年,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张云勇:我的确也留意到了这一点,中国的5G前所未有地在一项技术的发展上把中国人凝聚到一起。

很多国家出口在外的东西都比本国便宜,但华为是理直气壮地优先让国内享受到技术发展的红利,国外产品价格反而比国内还贵。华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代理商发展起来,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也许是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不给中国人丢脸。华为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折射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的状态,一面也折射了我国核心领域自主创新的奋斗历程。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5g 中国 通信 网络 全国两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