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头条 头条

千年一遇——福建平潭开启“闽台合作新窗口”

2019年05月06日 21:51 | 作者:王惠兵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平潭5月6日电(记者 王惠兵)“平潭面临的机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

时隔5年,再读这段文字,福建省政协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俞兆强仍难掩激动。这是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驱车前来平潭考察时的话语。

在俞兆强记忆里,那日上午,车行平潭大桥,跨过海坛大桥,浩浩渺渺的水域映照着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俨然一幅秋日“奋进图”。看到平潭的飞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把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软环境搞好,吸引更多企业和人员来平潭干事创业。

平潭,曾是一个封闭小岛。小庠岛上,渔民进行渔排补给,只能依靠腰只桶船;老城关里头,石板铺成的窄窄道路两侧是矮矮的楼房;轮渡码头,一到节假日就得排出六七公里的长队……在俞兆强眼里,这是平潭人努力思“变”的前奏。

作为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近年来,平潭不断推进与台湾的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成为“闽台合作的窗口”。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由此平潭成为全国具有“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叠加的优势区域。

东海扬波,从去年的“七大攻坚战”中的“景区改造提升攻坚战”到今年的“八大工程”中的“特色鲜明滨海旅游工程”,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入快车道。

“第一次坐船来大陆,感觉真的太方便了。”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客滚码头的边检入境大厅内,记者采访了刚从台湾台北来的旅客李宸谊。

随后,记者跟随着台胞旅客的脚步,看着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填好申请表,提交办证申请,到台胞落地办证“即办即走”专用通道,短短时间内,一位位台胞就完成了通关。

这就是平潭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多部门破除壁垒,创新推出边防检查和口岸办证“同窗服务、即办即通”的新型通关模式。此外,平潭口岸还特意推出“现场加签、即办即通”“秒速通关、即办即通”等服务新模式,助力平潭打造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

得益于国际旅游岛的拉动效应和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2018年,平潭全年接待游客量达484.32万人次,同比增长25.1%。一湾海峡,亦成为两岸黄金直航通道。目前,岚台海上直航航线运载旅客80万人次,其中台胞32万人次。以猫头墘村、北港文创村、磹水风韵古村为代表的石头厝特色旅游,更是抓住了每一位初来平潭旅客的眼睛,如今已初具规模和品牌效应。

“2018年,平潭对台贸易总额15.72亿元,比增44.96%。”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商务处副处长康志军说,下一步将依托闽台贸易量,利用好平潭跨境电商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通过台湾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商品量和贸易金额。

不止于此,“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释放的新优势,使越来越多的台胞来到平潭,进入贸易、文创、餐饮、科技、旅游等行业就业创业。以澳前台湾小镇、台湾创业园、北港文创村为载体的两岸创新、创业、创造基地,更是对台湾专业人士、青年创业就业给予生活津贴、安家补助,吸引两岸青年创客入驻。

2015年底,平潭还设立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仲裁中心,通过仲裁调解方式解决民商事合同等权益纠纷,获得诸多台商台胞好评。正如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自贸涉台审判团队团队长陈爱心说的,希望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路通,是兴业的保障。从“望洋兴叹”、非舟楫不能往来,到“一桥飞架”、逐步实现的“高铁梦”,年过七旬的猫头乾村人游金佑一路见证了平潭之变,“‘车等船’的苦楚,让平潭人对建桥有着世代相传的渴望。”

2007年11月30日,海峡大桥正式动工兴建,平潭开始了架桥圆梦的征程。

2010年11月30日,平潭海峡大桥通车,这是福建省第一座跨海大桥,平潭依靠轮渡进出岛的历史结束。

最让游金佑期待的是,将于今年10月底完工的中国首座公路铁路两用跨海大桥——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让平潭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孩子们说买了车,要带我去兜风。”游金佑兴奋地说。

曾经偏居一隅的封闭小海岛,如今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未来,平潭再腾飞!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