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雍正炉钧瓶的流转

2019年06月13日 17:48 | 作者:施泳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雍正炉钧瓶的故事

QQ图片20190611133905

清代雍正炉钧釉弦纹瓶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历来以瑰丽的釉色而著称,比如璀璨若晚霞的海棠红、行云流水的玫瑰紫、幽雅沉静的天青色、神奇莫辨的窑变釉等。在烧造过程中,钧窑常因窑变现象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釉色,或如群山叠翠、幽潭帆影,或如雪积南岭、玉映冰河,或如星辰满天、寒鸦归林,或如仙山环阁、飞云流水,惟妙惟肖,如泼墨写意,神妙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变化万千而异彩纷呈,宛若“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明清仿钧釉的发展

明清以来,仿钧釉产品一直不断,明代的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若均(钧)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谓莺歌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近年新烧此窑,制有佳者,但不耐用,俱无足取。”高濂将北宋钧窑的釉色、品质、特征等描述得极为详细准确,并指出了明代烧制的仿钧釉产品的不足之处。

清代的雍正皇帝喜好古物,景德镇官窑奉旨仿烧钧窑瓷器,成绩斐然。据《各作制成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皇帝派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前往江西,协助年希尧监理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为了仿烧出钧窑瓷器,唐英特意派遣“厂署幕友”吴尧圃前往河南禹县学习钧窑的烧制配方、制法和技术,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仿制成功。

唐英在《陶成事宜纪略碑》中写道:“钧釉,仿内发旧器,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驴肝马肺五种外,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其中“仿内发旧器”是指雍正宫廷发往景德镇官窑指定仿烧的宋代钧窑瓷器,唐英的这段记载表明当时景德镇官窑仿烧的钧窑瓷器已经达到了雍正皇帝的要求,开始作为宫廷用器呈烧进宫了。

这些仿钧釉产品模仿的多是宋代钧窑的釉色,但器物造型、制作工艺等整体风格仍然具有雍正官窑瓷器的时代特征。

201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拍一件清代雍正炉钧釉弦纹瓶,以792.5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此瓶高27.7厘米,造型呈撇口束颈,扁圆腹圈足,腹部装饰有2圈弦纹,底部阴刻“大清雍正年制”6字三行篆书款。此瓶的腹部下垂,重心极低,需要高超的拉坯技巧方能成型,烧造时需要精准控制火候,以防瓶身塌陷,烧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通体施炉钧釉,釉色以蓝色为主,其间密布星星点点的红色和青色斑点,层层排列,有的弯曲,有的垂直,呈现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的片状纹,具有变化万千的自然之美。

炉钧釉的故事

清代的《南窑笔记》中说:“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唐英在《陶成事宜纪略碑》解释为“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为流淌变化过之”。

炉钧釉是因为在低温窑炉内仿烧钧窑釉色而得名,先在高温中烧成涩胎,釉色则在低温中二次烧成,特点是在釉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由于釉料中含有粉剂,所以釉厚不透明,釉面呈结晶状。

炉钧釉以铜、钴等为呈色剂,釉色纷呈,红、蓝、紫、绿、月白等色彩熔融一体,自然垂流,形成不规则的火焰状,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分成素、晕两种,素者不见金红,晕者有金红色斑点。色调主要有两种:一种有金红色斑点,但红色并不鲜艳,红中泛紫,好似“高粱红”;另一种以流淌的蓝釉自然形成的基调,其间密布青色或其他呈色的小点或各种长短不同的垂流纹。

炉钧釉的釉面色泽深浅不一,红色、蓝色、紫色、绿色、月白等釉色,融为一体,形成不同的图案,有的呈条纹状,有的呈彩斑状,有的呈圆圈状,或似瀑布飞泻,或如孔雀羽翎一般美丽。红色和蓝色相互映衬,以红色为主,蓝色如水波状,红色并不鲜艳,而是呈现红中泛紫色,犹如刚成熟的高粱。

炉钧釉的造型丰富,常见的器形有胆式瓶、蒜头瓶、灯笼尊及文房用品等,釉质莹润,色彩鲜艳夺目,集“天工”与“人巧”于一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件清代雍正炉钧釉弦纹瓶的釉色蓝红交融,红中微泛紫色,犹如刚成熟的高粱穗色,蓝釉浑厚凝重,宛如水波起伏,赏心悦目,别具特色。炉钧釉的釉色不如宋代钧窑釉色那样浓烈,大开大合,而是仿佛小泉流溪,细腻缠绵,因此深得雍正皇帝的青睐。由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许多制作精美的炉钧釉器物进奉宫廷。

清代雍正炉钧釉弦纹瓶一直珍藏于清宫内的建福宫,后在民国初期被太监偷盗出宫,流落民间。

建福宫紫禁城西六宫的西侧,是为乾隆皇帝“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之用,故清宫珍藏的文玩珍奇收藏于此,后来清宫定制每年的腊月初一,皇帝在建福宫“开笔书福”,以贺新禧。

1923年建福宫失火,无数珍宝毁于一旦,引发溥仪震怒,除各太妃各留20名太监外,将其余所有太监全部驱逐赶出紫禁城,自此太监制度宣告结束。

此瓶流落民间后,几经辗转,漂洋过海,被北美收藏家收藏,直到2011年重现拍卖市场,引发轰动,在今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此瓶再度受到热捧,以792.5万港元成交,又一次书写收藏界的传奇。


编辑:杨岚

关键词:炉钧 钧釉 雍正 雍正炉钧瓶的流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