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国杭州良渚申遗成功背后党派的助力,政协委员的辛勤付出

2019年07月07日 07:20 | 作者:李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7日电(记者 李宏)北京时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良渚遗址发现之前,这里是一片风景怡人的山水。 人们尽享美景,却没有想到,这里埋藏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身世之谜”。站在良渚遗址的土地上欣赏着跨越了千年的景色此时此刻周遭的一切宛如一个让人永远不愿醒来的梦。

1

申遗路慢慢,今获申遗成功。当人们都在沉浸在申遗成功的欢呼喜悦中时,记者不得不说的杭州民革和政协委员们的努力推动,以及更有杭州市余杭区政协委员、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郭青岭的默默付出。她自1996年开始,长期从事遗址保护研究工作。在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的建设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全程参与了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良渚遗址,郭青岭委员都参与接待。通过她的介绍,让我们回顾在良渚古城的保护和申遗过程中浙江民革、政协委员们发挥的重要作用。

保护遗址免遭采矿威胁是郭青岭委员长期以来持续关注的课题。

良渚遗址区北侧的天目山余脉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石材,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石矿开采业在当地兴盛,至90年代中后期达到极致,遗址区附近分布石矿30多家,离矿区最近的重要遗址瑶山遗址就被6家石矿包围。石矿开采的噪声、粉尘污染以及对自然山体的破坏日益吞噬着遗址的历史环境,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这其中就有着浙江民革的强力声音。

2

2000年,杭州市余杭区民革党员、区政协委员郭青岭在余杭区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对良渚遗址群内矿山企业整顿的建议》提案,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重视,成为了当年的年度优秀提案。2002年,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徐志纯就良渚遗址矿山问题专门向浙江省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呼吁切实加强遗址的保护。至2002年10月,遗址周边的石矿全部关闭,良渚遗址从“炮声”中归于宁静,良渚遗址区山脉得以保护,历史环境逐渐修复,使良渚遗址保护从源头上预防控制了滥采乱挖。

自2000年郭青岭提出了《关于加快对良渚遗址群内矿山企业整顿的建议》提案开始,杭州市余杭民革就持续对良渚遗址的保护申遗建言献策,积极提交调研报告和提案信息。如民革党员韩卫芳的《加快良渚文化遗址申遗的建议》、民革余杭支部的《关于大力培育良渚文化文创产业的建议》、《建议区政府重视加强良渚遗址的“公众申遗”》、《关于让良渚遗址“活”起来的建议》等,对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3

民革余杭支部的《关于大力培育良渚文化文创产业的建议》,因为现状分析以及所提的“充分认识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重要地位,在良渚遗址文化旅游特色区中挖掘设计好遗产旅游项目,规划发展好文创产品功能区域;跨界融合,建立沟通协作平台,构建良渚文化文创产品产业链;加强研究,提炼好文化元素,创意设计,精制制作,讲好良渚文化故事”四条建议操作性较强,因而引起了余杭区主要领导的关注,并且作出了重要批示。

自2000年郭青岭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对良渚遗址群内矿山企业整顿的建议》提案开始,余杭民革就持续对良渚遗址的保护申遗建言献策,积极提交调研报告和提案信息。民革党员韩卫芳的《加快良渚文化遗址申遗的建议》、民革余杭支部的《关于大力培育良渚文化文创产业的建议》、《建议区政府重视加强良渚遗址的“公众申遗”》、《关于让良渚遗址“活”起来的建议》等,对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4

2006年,良渚古城发现,良渚遗址的重大价值进一步认识,良渚文明在中国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日益突显,社会各界开始推动良渚遗址申遗事项,浙江民革也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2007年,民革浙江省委会在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提交集体提案——《加快推进良渚遗址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实现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第71号)。这是一个调研扎实、问题精准、建议专业的重量级提案。提案中指出,良渚申遗对推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浙江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建议在新规划具备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后续工作开展,研究和制订科学的保护计划,加快环境整治方案和保护展示方案出台,加快考古报告的整理,编制申遗文本,争取尽快具备申遗的必备条件。同时建议,可以借鉴殷墟大遗址申遗成功经验,采取控制整体,先报核心、逐步拓展,对反山—莫角山遗址等核心区域进行整治后率先申报。同时,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魏贤超委员也提交了相同主题的大会发言(第54号)。

5

虽然当时良渚遗址申遗的实施还不完全具备条件,但第71号提案建议有力地促进了政府部门对申遗工作的谋划。2013年,《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获批实施,良渚遗址申遗的条件逐步成熟,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致函国家文物局,提请将良渚遗址正式列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良渚遗址申遗项目正式启动时,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全面开始了良渚遗址申遗的考古研究、价值提炼、文本编制、环境整治、遗产展示等关键性准备工作,浙江民革第71号提案建议都在一一地实施推进中。

2017年1月11日,民革浙江省委会又在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良渚申遗和保护利用的建议》,被选为大会发言,得到了省市联合办理。这又是一个关键时点的提案,当时良渚遗址申遗工作面临着申报范围需要划定调整的各方艰难协调时期,省市联合办理无疑助推了遗产申报范围的最终明确,良渚古城、良渚水利系统和瑶山祭坛墓葬遗址被明确为遗产申报范围。之后,良渚遗址申遗进入了正式的申报程序。

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签署了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中国政府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1月29日,申遗正式文本送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签收。

6

【良渚的中华文明】

良渚的历史文化印迹。

因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空间分布主要为环太湖流域,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有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和以精美玉器、漆器等为代表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手工业。

良渚文化以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明显分化的社会阶层、凝聚力量的统一信仰、神王合一的权利体系,特别是出现了城市文明等现象分析,揭示出这一史前文化已具备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文明的坐标】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

7

【申遗成功的必然】

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表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时光回溯。1936年,杭州古荡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时,出土了一些石器,这引起了当时一些考古学家的注意。当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和吴越史地研究会合作对遗址进行试掘。

据文献记载,当时试掘开探坑3个,仅获石器6件、陶片3块,另采集石器10余件。后来,这次试掘被认为是“江浙地区第一次与良渚文化相关的田野考古发掘”。

虽然此次考古仅持续了一天时间,但这可以看做是良渚遗址发现的开端。

2007年,一座完整的良渚古城遗址在瓶窑镇莫角山四周被发现,开启了通向良渚王国的大门,标志着良渚遗址进入都邑考古新阶段,当时被人们认为“石破惊天”。

对面积大于110平方公里的良渚遗址来说,良渚古城遗址就是核心,也是良渚文明代表性的物质遗存。

【中国最早大型水利工程】

5300年前良渚先民的智慧。你知道吗?“良渚”两个字的意思是“美丽的水中陆地”。

良渚古城外围有大型多功能水利系统,是古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工程,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体现了中国早期水利工程的科学性,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杰作。

外围水利系统位于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由自然山体组成,目前共有11条堤坝遗址,主要修筑于两山之间的谷口位置,初步估算,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6000万立方米。

水坝多选择在谷口依山而建,充分利用自然山体,减少了建筑土方量,节约了劳动力,缩短了施工周期,体现出良渚先民具有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防范水患和控制水能的智慧和能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良渚 遗址 申遗 民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