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提案 提案

留住方言,留住文化之根

2019年10月14日 09:58 | 作者:葛继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熬烧,好落车哉!”

2018年6月1日,浙江杭州出现了一趟“三语报站”的公交车——814路。这趟公交车途经中山中路、开元路、定安路等杭州味道浓郁的老街区,也是目前杭州唯一一趟按照普通话、杭州话、英语三语报站的车辆。

报站系统一上线,我就忍不住登上了814路公交车,想听一听市民对这一做法的意见。一位年纪稍大的老先生说:“这趟车老杭州人坐的很多,加了杭州话听了肯定觉得很亲切的咯。”一位打扮时尚的小姑娘一开口却是一口地道的杭州话:“我觉得挺好的,现在很多本地小孩子都不会讲杭州话,有这样的机会听听还是比较好的,传统文化嘛。”另一位深圳来杭的游客笑道:“虽然听不太懂杭州话,但是也是一种特色,深圳就是普通话、英语、粤语三语报站的。”听到大家多半是肯定的意见,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用方言报站,是我2018年提出的《关于学习传承杭州方言、弘扬地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提案中的一个落地成果。

当杭州市政协委员之前,我有众多“非官方”名头:记者、主持人、编导、电视人、策划人、电影人、制片人、广告人……媒体人的经历让我拥有观察的敏锐度。而成为政协委员及首批杭州市政协政务咨询团的成员后,则让我更聚焦于文化领域的工作,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这件提案源于我2017年去美国考察时的一个小感触。在美国的华人餐馆或是唐人街,我经常能听到粤语、潮汕话或是上海话,待我怀着“他乡遇故知”的心情上前想用普通话与他们交流时,他们大多摆摆手抱歉地说:“Idon’tspeakMandarin”(我不会说普通话)。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位年长的华裔用他不甚流利的普通话向我解释:我们都会教下一代说家乡话,普通话反而没有那么熟练,在家也必须要用方言交流。因为就算我们在异国,也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而方言就是我们的乡愁。老人的这番话震撼了我,更让我开始反思:国外的华人尚且如此重视方言教育,那国内呢?

回国后,我马不停蹄地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校园及街头,展开了方言熟练程度调研,结果令人震惊:杭州只有9%左右的年轻人能说杭州话,宁波甚至不到5%。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杭州话在内的不少方言正处于濒危的境地。当下我便决定将保护传承方言、提升文化自信作为2018年的提案主题。

我在提案中提出了几条建议:在中小学第二课堂开展方言的学习,并在旅游场所、一定线路的公交车上等公共场合积极推广和使用杭州方言,比如使用方言报站;在中小学第二课堂开展地方戏曲和曲艺的学习;建立“方言资源库”。

提案提出后,恰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在此大背景下,我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得到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的批示和肯定,许多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关注。我也在文艺界别的推荐下,在市政协全会上做了现场发言。那次发言掌声不断、反响热烈,与会的委员们都称赞我是当天的“最佳发言人”。

这是文艺界别的提案发言首次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和轰动,同时也说明杭州对文化发展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越来越重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钮俊与市政府副秘书长姚吉锋、王震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相关处室围绕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工作进行了具体商议。提案领办单位市文广新局多次与市教育局、市旅委等单位进行协调沟通。提案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逐步落实,包括在杭州市中小学第二课堂开设方言选修课、公交车部分线路用杭州方言报站等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与魂,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缺一不可。今后我也将继续关注文化领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提案。

(杭州市政协委员 葛继宏)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方言 杭州 文化 留住 提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