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发布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 周丽燕)科技部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
本次发布的2019年度报告,持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区域,聚焦“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4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国家遥感中心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完成了2019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家科技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包括气象、环境、资源和高分等国内外卫星的观测数据,保障了年度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以徐冠华院士为组长的顾问组和以郭华东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召开各类研讨、咨询和评审会40余次,涉及多领域知名专家400余人次,确保了报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结论为:
“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专题报告
“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是对2012、2013年“陆地植被生长状况”专题的延续与深化,报告生产了最近一期全球30米分辨率森林覆盖产品(2018年)及森林变化产品(2000—2018年),生成了国际首套最长时间序列全球植被生产力产品(1982—2018年)及全球30米分辨率长时间序列(2000—2018年)火烧迹地产品。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全球森林覆盖空间分布及森林生产力现况、2000年以来全球森林覆盖和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全球林火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及其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等,可为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提升森林可持续管理能力提供重要数据支持。该报告的主要结论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森林覆盖面积总体稳定略有下降,森林面积的减少在欠发达国家相对集中,中国的植树造林与森林保护成效显著,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2)全球单位面积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分异特征。本世纪以来,全球森林NPP总量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气候变化等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扰动是引起NPP下降的主导因素。
(3)森林火灾是影响全球森林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林火分布高度集中的非洲中部地区应引起全球的关注。
“全球土地退化态势”专题报告
“全球土地退化态势”也是对2012、2013年“陆地植被生长状况”专题的延伸与拓展,报告基于我国自主生产的植被生产力数据产品生成了全球土地退化和恢复分布及评价数据集(2000—2018年),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土地退化和恢复态势,重点突出了土地退化和逆转的区域,并评估了典型区域土地退化和恢复的驱动因子,可为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等掌握土地退化状况,制定土地科学管理与土地退化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结论包括:
(1)2000—2018年全球土地退化与改善恢复两大过程在不同区域并行发生,两者总量基本持平,改善和恢复的土地面积略大于退化扩展和加重的面积。退化扩展和加重区域集中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及其以南地区,而改善和恢复土地多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等地区。其中,在干旱半干旱区域中,亚洲改善和恢复土地的面积最大,占改善和恢复面积50%以上,尤以中国和印度改善和恢复的面积最大。
(2)2000年以来,全球重要热带雨林区——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等全球水热条件最佳的热带雨林区域出现了大面积的森林退化,这主要与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等引起的连年干旱以及森林的大范围砍伐、开垦和频繁的火灾干扰等因素密切相关。
(3)全球主要传统退化区域中,中国、南亚次大陆等区域土地退化态势出现了明显的逆转,表明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积极科学的治理行动可以有效扭转土地退化态势,亚洲的成功范例为全球的土地退化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专题报告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是2017年该专题的延续与更新,报告基于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对2018年—2019年上半年间15个全球典型干旱、洪水、热带气旋、森林火灾、地震灾害事件的影响和恢复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了防灾减灾措施在应对不同灾害类型与事件中的作用,可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提供参考依据。报告中关于非洲南部热带气旋“伊代”引发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成果,为中国赴莫桑比克救援队制定灾害应急决策方案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
(1)201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低于近30年平均水平,属于灾害低发小损年份。
(2)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实现灾后恢复的重要条件。由于在减灾基础设施、灾害监测预警及灾害应急方案实施等方面的差距,欠发达地区在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3)案例分析表明,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地球观测技术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可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科学应对与减灾防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如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协同合作,积极参加国际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莫桑比克热带气旋“伊代”、印尼中苏拉威西地震海啸等灾害遥感监测、灾情评估和应急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报告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报告在连续五年开展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分析的基础上,从过去单纯的作物生产形势监测与分析,进一步拓展至粮食安全状况分析,新增了对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形势的监测与分析,可为增强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保障全球粮油贸易稳定,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凸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中的国际义务。主要结论包括:
(1)2018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低于2017年,玉米、水稻和小麦产量同比均小幅减产;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良好,预计玉米、水稻和小麦同比增产,大豆产量同比小幅下降。2018—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核心出口国供应量均呈增加态势,预计全球粮食市场总体稳定。
(2)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与2017年几乎持平,预计2019年粮食总产量持平略减。大豆产量同比增产40.5万吨,大豆种植面积已连续4年保持增长,大豆振兴计划已初见成效。
(3)近5年来非洲粮食自给状况持续恶化,2019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多数国家人均自产粮食数量同比下降,这些国家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薄弱,贫困和饥饿状况叠加,面临粮食短缺的威胁,非洲地区要实现“零饥饿”和“消除贫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局等部门从数据支撑、人才队伍、成果共享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年度报告工作将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落实十九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以全球视野进一步推进年度报告工作。在国内,充分发挥中国参加GEO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更多领域和部门共同参与,吸纳更多优势团队加入,进一步加大我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和高分等卫星数据的综合应用,持续聚焦热点问题与重点区域,对更多的全球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并发布数据集产品;国际上,将借助GEO合作平台和中国作为GEO联合主席国等有利条件,推进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中国对GEO的重要贡献,年度报告工作已经被纳入GEO 2017—2019年工作计划预研项目(GEOARC)。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全球 森林 监测 退化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