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周健民:宣传“世界土壤日”是我的职责

2019年12月09日 15:12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近日团结报特约通讯员专访了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主委、中科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中国土壤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健民先生。

团结报通讯员:周主委,今年的12月5日是第6个“世界土壤日”。我们知道土壤一直都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为什么现在才设立“世界土壤日”?

周健民:你的问题很好。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特别是进入农耕社会后,人类就更加依赖土壤,“万物土中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人类更多地是关注如何利用土壤,而对土壤的保护认识不足。随着人口的剧烈增长,新地的开垦已到极限,土壤的高强度利用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壤数量和质量都带来强烈冲击,也带来各种质量退化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要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土壤学界一直都想设立世界土壤日,以唤醒民众对土壤的保护意识,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3年12月,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上将2014年12月5日正式设定为第一个世界土壤日,同时把2015年设定为国际土壤年,今年已是第六个世界土壤日了。

团结报通讯员:“世界土壤日”就是为了能让土壤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而设立的吗?

周建民: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基于人类,特别土壤科技工作者对土壤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团结报通讯员:土壤除了食物安全以外,其他的功能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吗?

周健民:正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土壤的其他功能重要性的认识也更加到位了。

土壤除了提供食物安全外,还直接影响到水的供给和净化、大气的调节和质量、生物栖息和多样性、工程介质和材料、污染物和有机废弃物的消解和再循环利用等等。

特别是土壤处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的界面,是地球的“皮肤”,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复杂、最活跃的部分,这些都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土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

团结报通讯员:据我所知,世界土壤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什么?

周健民:是的,从2015年国际土壤年开始,每个世界土壤日都有一个宣传主题,2015年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2016年是“土壤和豆类:生命的共生关系”,2017年是“关爱地球,从土壤开始”,2018年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而今年的主题则是“防止土壤侵蚀,拯救人类未来”。

团结报通讯员:从今年的主题来看,土壤侵蚀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严重的,那么中国土壤侵蚀的情况也很严重吗?

周健民:是的。我们中国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以及黄河大量泥沙的存在就是最直观的明证。

除此之外,我国丘陵红壤地区、东北黑土区等土壤侵蚀现象也很普遍,直接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虽然这些年我们加大了保护力度,但问题依然严重。因此,今年的主题在中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团结报通讯员:民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高,特别是提到土壤污染,都非常担心。您怎么看待土壤污染问题?

周健民:看待土壤污染问题要一分为二,首先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农药的施用等,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壤的污染面积、污染程度都大幅度增加了。同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土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酸雨和土壤酸化等,导致土壤中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的活性提高,导致不安全的土壤面积增加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土壤污染仍然是局部的,大部分农田仍然是好的,而且在污染土壤中,90%以上又是轻微污染的,完全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而安全利用的。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同时也不要“谈虎色变”。

团结报通讯员:那么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土壤污染呢?

周健民:我们首先要搞好调查,知道每一块土壤有没有污染、是什么污染、污染程度如何?然后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

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没有污染的土壤不被污染,因为土壤一旦污染,就很难修复,要付出巨大代价。

对轻度污染土壤要边修复、边利用,通过作物选择,如种植对污染物吸收不敏感的品种、非食用的经济作物等,在加上一些辅助措施,就可以安全利用。

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就要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并进行土壤修复。

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也要根据污染性质精准施策,看土壤是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还是复合污染,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等。

团结报通讯员:除了土壤污染本身,您还提到土壤还通过水、大气、生物多样性而影响生态环境安全,这方面民众可能了解得并不多。

周健民:是的,这也说明设立世界土壤日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因为雾霾和水体污染大家都切身感受到了。

实际上大气中的粉尘就来自土壤,细小颗粒的粉尘和气溶胶是雾霾的主要成分,而这些颗粒还会吸附携带很多的有害物质,甚至是病原菌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土壤对大气的影响远不止对雾霾的影响,土壤释放的水蒸气影响温度,释放的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都是温室气体,直接影响气候变化。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水体本身,而实际上,当污染物通过土壤进入水体之前,土壤已经拦截、吸附、消解了很多污染物,起到重要的净化作用,当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负荷能力后才会导致水体污染。另外农业的面源污染已成为很多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科学高效施肥,以减少养分流失。与此同时地表土壤的渗透性,也会影响到水的供给、净化和城市内涝等。

还需要指出的土壤是生物多样性最多的系统,生活着大量的像蚯蚓、昆虫这样的小动物,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大量微生物,没有这些微生物,很多植物就不能生长。微生物在植物养分的供给、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消解污染物的功臣,说没有土壤生物也就没有我们人类,这一点都不为过。

团结报通讯员:从您的介绍看,我们的确要对土壤的重要性再认识,强化土壤的保护力度。

那么,中国的土壤资源状况如何?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周健民:我们国家土壤资源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少,我们用9%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这是我国农业最了不起的成就,土壤对粮食安全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团结报通讯员:这是因为我国土壤资源的质量更好,从而产量更高吗?

周健民: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好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土壤都存在质量问题,如贫瘠、盐碱、酸化、过沙或过粘、污染等。还有的就是气候条件不好,如西北的干旱等。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得益于肥料工业的发展,也得益于科技的贡献,科学种田和土壤的高强度利用大幅提高了作物产量,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团结报通讯员:土壤的高强度利用对可持续利用有影响吗?

周健民:当然。由于我们人多地少,就要增加单产,高强度利用就不可避免。土壤得不到休养生息,土壤质量就会产生一些退化现象。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对生态环境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水体的富营养化、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团结报通讯员: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还存在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进一步说明设立世界土壤日的重要性了吧?

周健民:正是。世界土壤日的设立不仅是针对土壤科技工作者的,更是对所有民众的,只有大家都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有一种危机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行动中注意科学地利用好土壤、保护好土壤。(特约通讯员 黄列 通讯员 李瑶)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土壤 污染 周健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