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白皓:未来请家长不一定是孩子犯了错,可能是上课表情不对

2019年12月23日 10:22 | 作者:白皓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图为安徽阜阳某学校教师中的孩子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为安徽阜阳某学校教室中的孩子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在一个大数据产业展览中,笔者看到一家企业研发的新技术——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所有学生的面部信息都会被采集进数据库,经过大数据计算和智能分析,不但能分析出每一张脸的闭眼、张嘴、皱眉等情况,还能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给出动态的严肃指数、注意力指数、惊讶指数等信息。一堂课下来,还可能快速计算出每一位学生的走神次数、听课效果等信息,根据每堂课的数据沉淀,还能快速生成周数据、月数据等信息,形成一套“课堂学习报告”。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现场体验这项“黑科技”,有的家长当场教育孩子:以后上课开小差都可以给你留下证据,孩子面部的惊讶指数立马在屏幕上快速飙升。

参展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最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着眼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面部情绪识别技术方兴未艾。随着教育市场预期越来越好,研发投入也越来越多,参展商已经拿下了不少学校的全面合作意向。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学校将类似的技术请进了教室。那位看展览孩子的惊讶指数表明了他的担忧——以前可能是犯错了请家长,以后会不会因为上课表情不对请家长?

而笔者有更深的担忧——学生们会不会因为恐惧,在教室里变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演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情绪起伏、表情差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的老师会不会消失?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教与学会不会因为那只“监视眼睛”变得对立起来?

有的学校解释说,类似的技术是为了分析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越专注情绪越好,说明教师讲课水平越高,指数低则需要老师调整教学方法。显然,这样“冠冕堂皇”的说辞难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

相由心生,学生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的知识掌握了,课堂上不那么爱听;有的头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状态不好情绪不高;有的遇到喜欢的老师情绪好,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情绪一般等等,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不可能一个好情绪学到底。对老师亦是如此,课堂上需要学生给出真实的听课反馈,面对学生不同的情绪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是老师的职责,老师自己也会因为各种问题有情绪的起伏,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动态平衡,就不需要“监视眼睛”随时用一个预设好的算法“计算”自己的教学效果。

当所有情绪表达都被“大数据”计算时,且不说是不是能客观反映教学情况,起码对学生的天性是束缚的,对老师也是不公平的。如果非要说这是一种教学辅助,那一定要清楚,辅助分析教学成果的工具和办法有很多,不一定非得用这个办法。

也有声音认为,类似的面部情绪识别技术涉嫌侵犯学生隐私,有的学校辩解说,教室是公开场所,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显然,把“公开场所”和“收集私人信息合法”划等号并不合适。技术发展快,立规立法还需加快脚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明确个人面部信息数据的采集、应用、编辑、存储等权责范围和违规违法后的惩戒措施,是让科技与教育健康融合的重要保障。

在一系列重要问题还没思考清楚前,有些“创新”的步伐还请慢一点。(作者: 白皓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学生 情绪 家长 孩子 老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