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中小学教师减负,这次真能减下来?听听教师、专家和官员怎么说

2019年12月23日 23:13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编者按:2019年,基层减负年。岁末年底,我们也迎来了教育减负的“重磅”新闻。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不仅学生要“减负”,广大中小学教师,同样背负众多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教育部调研小组发现,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

只有让教师从各种“表哥”“表叔”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才能“轻装上阵”。

中小学教师之负,为何减?减什么?怎么减?本期议事厅邀请教育领域权威人士,以及新华社记者采访一线教师,同时征集了热心网友的留言,为减负措施真正落实提供参考。

策划主持

黄海波

访谈嘉宾

教育部教师司一级巡视员 刘建同

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 宋磊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龚宁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新翠

落实好才是真的好

受访者:王晓、李佳、海鑫 (宁夏 小学教师)

岁末将至,不少教师在总结本学期工作之余,也对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充满期待。

《意见》的出台,不少中小学教师表示,很多措施都说到了心坎里。有了减负文件做“靠山”的新学期,三位年轻老师表达了他们的新期待。

将好文件落实好。

2020年,将是27岁的王晓从教的第五个年头。“《意见》说得很好,但落实好才是真的好。”王晓说,读大学时他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课教好,但工作后发现,要用不少精力来对接上级检查,因为厅、市、区三级部门,每年来检查一次就至少是三次,何况很多时候都不止一次,不少检查都要准备材料,此外还有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需要参与。

王晓说,《意见》提出要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他期待能看到地方出台更加细化的减负清单,同时希望在落实《意见》时,避免开中小学教师减负大会、要求写会议学习笔记、填负担调查问卷、准备减负督查材料等形式主义举措出现。

让各类“进校园”频而不烦。

32岁的李佳在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在一家省级体育协会工作。“现在动辄就提从娃娃抓起,往往是娃娃没抓起,先把老师精力‘抓’住了。”当体育教师的李佳说,现在法律进校园、环保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垃圾分类进校园等各种“进校园”占用教师不少精力,这些“进校园”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其背后往往会有督查检查,甚至要求留痕,有些还影响原有课程安排。

“既然各类‘进校园’都那么重要,为何不能通过课程设置来确保‘进校园’的内容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呢?”她说,希望能对各种“进校园”活动在课堂中进行统筹,同时,最好能对其予以区分并区别对待,让“进校园”频而不烦。

减负之后更应注重提质。

一些教师表示,减负政策落实后,教师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培训机会。“之前是给学生减负,现在教师负担也日益受到重视,我认为,减负其实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校长的海鑫说,希望给予青年教师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大家开拓眼界、提升能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何晨阳

(本组受访教师为化名)

作为教师,觉得太好了,给教师留更多时间用于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愿落地!

——网友“潇潇”

任何制度的初衷和结果都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给予学校老师更多自主权,有健康的制度才有积极向上的干劲,才能切实做好教育。

——网友“若夫翛然”

希望能有说“不”的权利

受访者:魏涛 (河南新乡 中学语文教师)

教龄26年的魏涛,是河南一所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说起工作负担,他苦笑:“人家城里老师是教研压力大,我们天天折腾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在忙啥。”

不像一些城市学校有教导处、政教处、保卫处,人员各司其职,农村学校什么活儿都靠教师,用魏涛的原话讲,“没有闲人专门做这些事”。校园安全、环境卫生、宿舍和食堂管理……很多工作看着不是多大的活儿,干起来却很占精力。

魏涛所在的学校,位于两个县城的接壤地带,学生流动性大,日常教学管理就很困难,更不用说政教卫生等问题了。

魏涛除了当班主任、教一个年级的语文课,还负责学校后勤工作,他最怕的是上面来检查。“检查本来是好事,督促我们更规范,就是手续太多,要求的书面材料多。像安全检查,要查监控,查白班记录、夜巡记录,有照片没文字也不过关。很多工作,不留痕相当于没做,老师有点空就赶紧补材料,忙着到处印‘脚印’。”

繁琐的各种检查,导致学校的经济压力和人情负担也重。“人家早上8点来、11点走还好点,要是后半晌来了,12点还没结束,那就麻烦了!”

魏涛“吐槽”后勤工作,“标语必须得上档次,普通一点的材质,花15块钱,不也是个标语吗?非得用几十块上百块的,追求全新面貌。比如有机玻璃牌,像信封一样,一张A4纸插进去。要求说必须得用PVC的,咱也不懂是啥材料。”

非教育部门占用师资力量,更加剧了教师负担。魏涛任教这二十多年,对身边这类事情已司空见惯。“编制都是有数的,但实际在岗的人数达不到。一般是比教育部门支配能力更强的部门来抽调,缺写作人才、缺有文艺特长的,五花八门都来借人,学校无限度配合,剩下的老师只能干更多活儿。”

《意见》出台,让魏涛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文件中指出的督导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摊派无关事务等问题,不少他都有过切身之痛。深受鼓舞之余,他心里也没底儿,政策到底能落实几分?

“希望学校尤其是基层农村学校,能有说‘不’的权利。一些出发点好的措施,也请多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要太过机械和形式化,真正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双瑞)

一位朋友是村小学教师,他说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村委会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经常找他写材料或填写表格。

作为农村文化人的教师,少部分文字功力确实很强,于是便成了领导的“猎物”!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于是负担就加重了,难以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

——网友“雄关漫道”

没时间把椅子“坐热”

受访者:郭雯 (山东济南 中学班主任)

北方冬季的天空,总在淡灰与浅蓝间切换。郭雯对此却常常后知后觉,因为她经常是天光初晓时出门上班,在新闻联播结束时下班到家。

30多岁的她,在山东济南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任教,是两个教学班90名学生的语文老师,更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早晨大概6点多就要起床,上班路要半个小时。班主任必须在7点20分晨读开始前进班,然后7点40分准备上第一堂课。”郭雯掰着指头,讲着班主任一天的工作节奏:在日常上课外,每天半小时大课间,班主任要监督孩子们跑操锻炼;下午最后一节课,如果是自习,班主任要到班维持纪律;5点30分放学,班主任还要为孩子答疑、谈心,等班级值日做完,也就到晚间六七点的样子。

郭雯说,班主任的“十二时辰”看似有整有零,但真体验一次就知道,“根本没时间把椅子坐热”。学生感冒了,要班主任批假条;学校业务会要参加;班级文化养成、班干部培养,要班主任手把手教……在琐琐碎碎中,一天就这样开始和结束。

在郭雯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几个码放整齐的大笔记本。

“家访记录本、学生谈心本、主题班会本、教师备课本、听课交流本,是常用到的‘五大本’。”说起这“五大本”,郭雯颇有些无奈。学校要求教书育人日常留痕,老师既要动脑想、动嘴说,还要动笔写。

“这些笔记本属于班主任履职考核的范畴,要被定期抽查,内容只允许手写。”郭雯说。

采访中,郭雯手机屏幕不时亮起,弹出的消息框越攒越长。

“现在一线老师的工作群很多,时不时得拿起手机看看,怕漏过消息通知。微信和QQ加起来,大概28个吧。比如班级群、年级班主任群、年级学科教师群、年级教师群、全校班主任群、全校学科教师群、全校教职工群、教师志愿者群、党员教师群,还有参加校外培训的通知群等。”郭雯说。

对中小学教师减负,郭雯希望能有“两个少一点”:一是书面材料少一点,二是各类会议少一点。

郭雯说,教龄稍长、经验较多的教师,已将教案熟稔于心,与学生谈话谈心更是每天都在做的工作,不必手写留痕。大大小小的例会、业务会,则让老师分身乏术,挤占的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备课与了解学生动态的时间。

“选择当班主任,并不是为了每月有额外津补贴,而是班主任的确是全面育人的重要一环。”郭雯说,当学生把自己写进作文里,当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改善与提高,当看到学生在老师影响下逐渐成长,这就是对班主任的最好回馈。

“你还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吗?”在采访最后,记者问。

“早晨上班,孩子经常还睡着。傍晚下班,孩子9点就上床睡觉。其实我连‘两小时妈妈’都做不到。”郭雯说。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萧海川)

全国县城中学都是住校,老师白加黑、5加2几乎无休息,早出晚归,城市学校下午4点半基本可以放学,但城市学生周六周日几乎都在校外教育机构上各种课外班,改来改去,也该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路子了。

——网友“四水归堂”

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受访者:宋欢 (贵州毕节 乡镇中学校长)

作为西部贫困山区一所乡镇中学的校长,宋欢既要管理学校行政事务,还要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尽管每天都比较忙,但比起这些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牵扯他大量精力的还是各种会议和检查。

“自己过去是一名语文老师,但现在每天行政事务多,尤其是要应付各种检查、会议。只能选择教‘道德与法治’‘美术’等非重点考核科目。”宋欢说,但还是无法完全保障教学时间,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记者见到宋欢时,一大早去镇政府开会的他才到办公室。但会议内容并不是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而是一家消防器材销售公司举办的消防培训活动。由于是来自上级的临时通知,他不得不调整上午的课程时间。像这样临时调整课程的情况,他和学校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了。

“严格来说,是不允许随意调整课程的。但没办法,这些都是上级下派的任务,基层学校只能无条件抓落实。”宋欢说。

宋欢所在的中学,在校学生有624人,在职教师只有42名。“按规定,学校师生比本就不达标。而且像语文等‘主科’又缺老师,但自己也不敢接。因为三天两头迎检、开会而调课,甚至停课,太耽误学生了。”宋欢说。

尽管教师有限,但很多部门还时常向宋欢“要人”,抽调教师做别的工作。今年6月份,县里要做脱贫攻坚画册,便抽调3名教师去参与写画册文案。迫于各种压力,宋欢只能无奈地应允,而抽调期间这3名教师的课程也随之调整。

宋欢说,这种情况并非特例,一学期有好多次。

在宋欢看来,受制于各种因素,自己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那张课程表,很难完全原封不动地被执行下去,而在“打乱”课程表的诸多因素中,很多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

除了“抽调的烦恼”,还有“什么都进校园”的影响。“现在很多部门工作都‘拉着’学校一起做,什么都要进校园。学校除了要准备资料、填写报告,有时学生还要被迫停课搞活动,很耽误学生时间。”宋欢说,以诚信进校园为例,有的银行有宣讲任务,便找学校配合,要求组织学生听讲座,然后拍照,做资料。其实,诚信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应有所侧重,别为了宣讲而宣讲,沦为形式。

宋欢负责的中学,还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有456名学生住校。由于只有1名临聘宿管员,老师们不得不轮流管理学生饮食起居。

“老师们白天要搞教学,晚上还要义务管理学生上自习、就寝等,经常待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去。”宋欢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但现在感觉更多责任和压力主要集中在学校。

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希望,这次中央出台的“减负”政策能有效落实,切实为基层学校和教师减轻负担。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骆飞)

ETC装到校园里、学生险卖到校园里、以研学之名的旅游走进校园……还特意出通知统计,让家长填写签名。

——网友“素平”

举手赞成,目前在小学代课老师一枚,深深地感受到,每天大量时间用在各种应付检查的材料上。

——网友“大圭先生”

权威观点

要把时间还给老师

教育部教师司一级巡视员刘建同

去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办学有规律,学校有主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不能动辄让学校停课出人出场地办活动,更不能把招商、拆迁等“摊派”给学校。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要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精神指引下,教育系统加紧贯彻落实。教育部成立调研工作小组,先后分赴东中西部9省18市实地调研,召开教育部门管理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座谈会18场次,访谈教师约400名。同时,对28个省份的250个县市、1430所学校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广泛收集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

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近1/3的教师每天在校工作10小时以上,寄宿制学校部分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达到15个小时以上。五成多教师每天下班后在家工作2小时以上,近六成教师周末用于工作的时间超过3小时。

有学校反映在两个月内,学校迎接了标准化学校复评语、言文字工作、扫黄打非、宪法学习(网上学习)、禁毒办网上学习、学校体质健康工作等多个专项检查、督导,学校应接不暇,这真实反应出学校当前的办学生态。

执行不力将被问责

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宋磊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我们要把好事办好。

一是强化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中办国办印发文件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教育部将会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同时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进行集中宣传,组织有关专家到各地进行宣讲,通过宏观传递、中观阐释、微观解读,凝聚教育战线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中央决策快速驶入社会视野。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做好制度保障。教师减负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是责任主体,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把审批和报备关口。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督促落实。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好组织实施工作。请各地结合实际,列出具体减负清单,明确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层层压实责任,步步狠抓落实,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三是全力指导督促,把握落实难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给教师“减负”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之中。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教师“减负”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和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要注意运用信息技术等方式,高效开展督导,以督促减,避免为了督导而督导,因督导而产生更多负担。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教育部门,要努力引导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进一步理解教育工作、关心中小学教师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厘清教师职责边界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龚宁

给中小学教师减负,关键是要厘清中小学教师的职责边界,哪些是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哪些是行业部门的职责,列出清单,依法依规,逐项清理。

对属于行业部门职责范畴的,如防灾减灾、消防安全、防艾等专项工作,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应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统筹规范,归口管理。对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如庆典、招商、拆迁等,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坚决杜绝。

对教育系统组织的督查考核、报表填写、统计调研、数据采集等,要统筹精简,同类合并。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清理存量,杜绝增量,确保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还要落实好教师的职责归位。比如备课、教研、在职培训等教育教学活动,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立足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依法依规、明晰规范教师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和制度规约,履职尽责,立德树人。

避免简单“一刀切”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意见》提到为教师减负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由于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突出程度不同,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总体而言,在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地区,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相对较少。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种类更多、频率更高、负担更重。因此,建议这些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调研,加快推进,在各级党委、政府统筹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的规范审批机制。

对于报表填写和数据重复填报等负担,应该在前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集中攻关,形成改革合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和信息化,促各级各类教育都回归教育主业、遵循发展规律的本质轨道上来。

重视教辅人员作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新翠

教师负担重是世界性难题,英国、日本等国家多年前已经开始关注教师工作负担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缓解。

英国自2003年开始关注教师工作负担,定期每三年开展一次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及相应的对策。英国政府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减负举措,通过雇佣雇员、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式,减轻教师额外负担。

日本也于今年出台《转变教师工作方式,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意见》。通过规定教师加班上限、改变评价方式、加强教辅人员配置等措施,来减轻教师额外负担。如教辅人员主要替教师分担上课以及学生辅导以外的事务性工作,包括分发教科书、办理学生转学手续、与未缴费的家庭进行联络、学校日常事务流程的检查、活动企划等,从而让教师们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教师 学校 减负 工作 小学教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