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扶贫路上干群齐心摘掉“贫困帽”

2020年01月20日 16:22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随着农历春节临近,松潘古城一片喜气洋洋,充满了年味,挂满红色灯笼的步行街道两旁的货架摆满了年货,广大市民讨价还价地选购着自家需要的年货。龙波周正在选购年货,他说:“精准扶贫让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今年打算把家里装扮的喜庆一点,这样才有年味,也是希望明年日子能更红火!”龙波周家住松潘县安宏乡烟囱村,是一名贫困户。

烟囱村平均海拔3300米,是全县有名的高半山贫困村。由于气候原因,传统胡豆、小麦、青稞和土豆等作物产值一直较低,全村2000余亩的土地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因为要照顾年迈且疾病缠身的母亲,龙波周又不能外出务工,导致家庭贫困。2019年龙波周家庭收入增加10000余元,而这一切都依赖于藜麦种植。

为让烟囱村2000余亩土地发挥作用,2017年松潘县投入资金792万元,完成烟囱村2300余亩土地整治和水利灌溉工程,变坡地为梯田。土地改良了,气候却无法改变,这里到底种植什么才能带动群众的经济收入?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经过长时间的调研,结合烟囱村海拔高、日照好、土地污染少的实际,尝试种植高收益经济作物藜麦。推广新作物种植毕竟有难度,为打消农户的顾虑,2018年初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在烟囱村租用4亩最贫瘠的土地种植藜麦,10月,4亩试种藜麦喜获丰收,亩产200余斤,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初具雏形。

为切实增加村民收入,2019年烟囱村成立农业专合社,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村民出租土地和务工,采取“专业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藜麦,2019年专合社实现租地收益13.5万元、实现劳务收益22.5万元,龙波周因为流转土地9亩,并且在藜麦基地通过拖拉机运输和务工,2019年收入增加10000余元,摆脱贫困。

目前烟囱村采取不回收藜麦种植成本,预留来年种植投入的方式,实现产业发展资金保证,并注册产品商标,申请绿色、有机转化等产品认证,为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条件,现在村民对种植增收都信心满满。

烟囱村种植藜麦只是松潘县脱贫攻坚帮扶中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松潘县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松潘县根据村情、户情对症下药,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和产业发展计划,为贫困户量身打造“作战手册”,确保人人有脱贫门路。

“现在各方面保障这么好,而且我们还能靠双手生活,不愿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了。”当被问到为何不去福利院时,70岁的泽哈足和他的老伴这样说。松潘县石坝子村的泽哈足因女儿远嫁,身旁无人照顾,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驻村工作队和泽哈足的帮扶联系人便如亲人一样常常去看望他们、陪伴他们,帮他们打扫卫生、跑医疗报销、改造暖棚实现人畜分离等,泽哈足跟人聊天时常感慨:“我们现在吃穿不愁、看病基本免费、有公益岗位固定收入,这都是因为国家有好政策啊!”

在扶贫这条路上,松潘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健全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机制,实现群众长效增收;不断强化政策兜底保障,破解群众发展瓶颈制约;切实改善基础设施,防止群众致贫返贫……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筑牢了脱贫攻坚根基。

2014年以来,松潘县稳步实现2125户7846名贫困人口脱贫、55个贫困村退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最初13.5%降至0.03%。如今松潘最偏远的乡村也是一派欣欣向荣,老百姓的住房安全,庭院干净整洁,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茶余饭后拉家常也说的是脱贫攻坚让他们的生活好了、日子美了。扶贫开发局局长马松说:“虽然我们‘摘帽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我们不会停步,我们继续激发群众干事创业、致富奔康热情,将扶贫进行到底。”(谷运花)

关键词:扶贫路上干群齐心摘掉“贫困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