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耕育农法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2020年02月12日 16:19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耕育农法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全国中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河湾耕育田园基地陈小梅)

1、 耕育农法概念

“耕育农法”是一种使用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生物科技融合集成的农业生产方法,也是保持农田有机质平衡(有机质农业),天人合一、自然而然,古今融合的生产方法。重点在于传承田园农耕模式,发展生物生态循环模式,延伸多功能文化体验模式。

1

“耕育农法”概念是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孙建在1982年世行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实施中首先提出的方法,耕育农法在保持传统农业技术、利用植物的相生相克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多种技术,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采用中医农业方法和中医农业投入品应对种植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疾病防控治疗问题,在保障种养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生态发展之路,推行生态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搞寅吃卯粮、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耕育农法强调精耕细作,精心精准,精品优品,技生产术要素:农耕有体验、文化有传承,水土不流失、生态有保育,肥力不降低、生产可持续,自然与现代、和谐又统一;种养要循环、生物加有机,好水用平衡、生物多样性,现代与未来、科技与标准,康养与田园、育物又育人。

2、 耕育农法是耕育农业生产采用的技术方法

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耕育农法借鉴传统农耕措施注重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人力的投入等。

耕育农业是在传统农耕文化、耕读传家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传承传统农业,并结合现代农业、中医农业,融合创新出具有生态农业、生态保育、教导育人、劳育美育等特性的理论体系,主要涵盖:耕育体验、生态教育、乡土民俗、健康饮食等。耕育农业将现代农业、标准化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经验相结合。耕育农业并不否定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只是利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在农耕传统生产的基础上并将废弃物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等与中国传统农业重视有机肥投入、生物相生相克原理防治病虫害、中医农业等其他适用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传统现代合一的耕育农业技术体系。耕育农业强调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耕育农业是一个具有农耕文化基因、传承生态农业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中国传统的农耕历史悠久,国际影响大。耕育农业涵盖了耕牧渔樵等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耕育农法也是耕育农业采用的生产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结伴而生,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一种实践模式,也是中国版本的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典范,也是世界生态农业中一支中国特色的重要力量。耕育农业也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在传统农耕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的农业。

3、 耕育农法具有优秀的农耕技术的遗传基因

中国农耕文明有上万年的历史,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据考证农业文明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的一万四千年多前,农业带给人类首先是从流动迁徙转成定居,中国至少早在8000年前就有定居农业。距今7000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保存有古人人工种植的稻谷,至中国农业始祖“神农氏”时期,农业文明基本形成。中国人之所以能够从游牧采集的生活中跳脱出来,是因为古人特有的聪明智慧,在大的气候周期影响下,物质不再像以往那么丰富,为了生存,人们需要让作物生产可以在人的掌控下进行。

2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源都是取之于天地,返之于天地。要掌握作物种植技术,首先要知道作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决定作物生长规律的天文规律。中国人伟大的祖先伏羲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使命,他通过观察日地关系制定了历法,人们可以通过历法确定作物的种与收。没有天文历法,就没有农耕,没有农耕,就不可能产生文明。

中国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是顺天时、借地力的精细化、生态化的农耕文明,相比工业文明对人类的贡献是在技术和物质层面,而农业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则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精神层面上。中国古代农业对人类的贡献,除了精细化、生态化的农耕方式,及生产出高品质的食物外,更在于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一套宏观整体的认识论,一整套“道法自然”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本真的参悟智慧。

人的本能具有自然属性,健康身体和精神生活仍然依赖于农耕文明的存在。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本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健康生存的需要而存在,而在西方主导世界的这几百年,农业则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近年来,西方现代农业是以生产为中心的农业,它打破了这个内循环,注入了两个外力——农药化肥和机械,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他们醉心于对土地毫无节制的掠夺,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就靠各种非自然的发明创造来实现。只要能从土地中攫取更多,从不考虑任何后果,这就是西方人的思维。中国传统农业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绿色、生态、有机的特性。伴随着西方后发农业的弊端日益被社会诟病,中国传统农业的先发优势日益凸显,呈现勃勃生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耕育农业不只是生态回归,还是一种更高层面上的上升,自然农耕和体验经济的结合,将引发农业生产、生活、技术的一场革命,但如果科学进步违背了生态规律,就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包括地力下降、环境污染、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出现、蜜蜂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食品营养不均衡、食品受到污染等等。耕育农业会增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耕育农业持续培肥地力,收入增大会调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城市消费者也会因价格上涨的原因而理智消费,进而保护、修复中国退化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农民也会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且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社会将实现更大程度的和谐;财富则会通过有机产品实现再次分配。这样的模式在我们这样以农业为本的大国推广才是正道。

4、 耕育农法具有优质的历史积淀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领先世界。中国的农耕文明对促进世界经济安全稳定增长、协调平衡增长、持续包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农耕文明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这符合今天的和谐发展理念。这一技术知识体系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中国的农耕文明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经济安全稳定增长、协调平衡增长、持续包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国传统社会常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作为祈年的吉语。在近代基于生物遗传学理论的育种技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一套自成体系选育作物的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作物品种,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农业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粟文化、麦文化、稻文化、蚕桑文化、茶文化及家畜家禽文化等。贾思邈《齐民要术》中的“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用之以节”十六字箴言和古训。农业是最具有“根”与“魂”特征的产业。回归农业特性和本质,尊重农业规律,深入挖掘提炼农产品的历史文脉,品牌的灵魂、价值多是从历史文化中来的。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农事活动方式和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其精华部分,至今仍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值得借鉴和发扬的要素。审时相物的农事历法仍被用于推算传统节日、安排农事活动。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动物驯养技术、林果繁育技术以及发酵酿造技术等在文明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开创和启迪的作用。

5、 耕育农法传承了四千年前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

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几乎都是有机耕作。承载有利于生态环保的有机生产,且具有食品安全、环境维护和社会稳定三大积极特征。时光倒退40年,中国农产品基本上都是有机食品。当时,生产的农产品也都采取当今有机的做法农耕模式生产,为全民提供了紧缺供应状态下的原生态食品。近代生态农业是从发达国家兴起的,他们走过了工业化的弯路,现在西方国家也借鉴了中国人的传统农耕智慧提出发展生态农业,对天然有机食品寄予了厚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才会越来越频繁的提出生态农业,绿色有机蔬菜,自然耕作,农村已经成了美丽乡村,也许我们只能在《四千年农夫》这样的书中感受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

“病从口入、药食同源”。这些老话道出了健康农业的真理,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后,已经适应了一些传统的食物,对于人类制造的新食品如速生食品、化肥食品、含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食品、转基因食品来讲,人类肠胃进化的速度远没有科技进步来的快。我们一方面生产大量廉价的食物,一方面生产了大量人类吃的药物,同时医院人满为患。过去几十年很少听到的癌症、不孕不育、性早熟,今天成了媒体的热点词汇,且由于食物廉价,环境廉价,人类生产的廉价食品在餐馆里被无情浪费。鉴于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了“让农业回归自然”的呼声。

农业是人们以大自然为舞台,以创造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营养物质为目标而付出的崇高劳动。它又是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同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自然条件相结合而从事的生产食物的产业。在此背景下,采用传统种植模式的生态农业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生态农业的发展却始终处在工业化农业的阴影之下。为了阻止环境继续遭到破坏,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让我们以生产健康食品的农业为目标,守卫我们的地域,守卫我们的农心,以自然规律为本,共同走向幸福的未来。

6、 耕育农法是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规模农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可以让动物们提前发育,为了防止动物生病,对它们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规模养殖场使用声称具有现代化的治污手段,常常造成所在地下水、土壤和空气的严重污染。种植方面,他们为了追求产量而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样不仅粮食的品质下降。更严重的是,在化肥、农药的使用过程以及生产环节中,对环境和能源的破坏极为严重。追求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农业,意味着品种的整齐化一,意味着对土地更多的压榨,把田园变成车间,从而使土地丧失了轮作休养、多样化耕作的机会。但这样的代价是,食品中抗生素、重金属、激素含量必然升高,消费者为此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是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好方式。它吸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人类统筹兼顾食品安全与资源、生态、环境约束的明智选择。

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品称为生态食材或生态食品,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力求实现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农业的现实模式。因而,发展生态农业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找到了出路,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可行途径。

生态农业着重农业生态系统总体效益的提高和产出结构的优化,突出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整体性、高效性、协调性、综合性的有机统一,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也就是说,生态农业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经济、资源、生态彼此之间的良性循环。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