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唐友彬:当代文学要走出困境 走向繁荣

2020年04月27日 15:26 | 作者:唐友彬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对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计划”观念“深入人心”,“计划”几乎成为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唯一手段,这种管理模式对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文学事业的管理中,国家计划了文学创作的方向、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学创作实际上也是一种生产,一种艺术生产,文学创作理所当然地被列入了计划的范畴。

我国对外国文学的译介就是按计划地进行,经历了一个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到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文学,再到无关阶级斗争的世界名著,逐步译介和“解冻”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最初的译介内容限定在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斗争或者工人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斗争上,这与把“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主题是密切相关的。发展到“文革”期间,情形越发严重,样板戏就是文艺作品被高度计划后的产物,几乎成为戏剧艺术的唯一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样板戏的戏剧文学创作就是计划文学的代表。

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会带有相应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特征。一方面,文学作品会自觉反映市场经济中社会生活的图景。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弱点和缺陷的影响,文学也会带上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成为市场经济这种物质现象决定下的意识现象。价值规律的鞭子作用会使一部分作家对各种创作元素进行创新,利益刺激是内在的根本原因,效率是实现利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一部分作家产生投机心理,抛开文学本身的某些特征和属性的限制,刻意注重与市场接轨,创造大众感兴趣但未必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走上了投机道路的作家,甚至不顾及文学的尊严,一味迎合市场需要,制造出“适销对路”的作品,使作品刻上市场文学的标记。现在很多畅销书,受到大众的欢迎,但艺术和思想性大多不值一提,也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相反,大部分优秀作家的严肃庄重的文学作品却被市场拒之门外,不被市场认可,使高雅文学的再生产举步维艰。这显然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文学的发展方向和艺术水准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和影响。

关于文学尊严的现状

今天不少作家高举“文学依然神圣”的旗帜,提醒当代人要重视文学,给文学应有的地位。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文学一度被人们漠视、轻视、藐视,不仅作品,甚至殃及了作家,作家的社会地位和功用被放逐到社会的边缘。由各种出版物市场不景气的现状,可以看出,大众对文学的热情已经进入低迷状态,很多刊物和报纸副刊被停,就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些大刊,也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危机。刊物为了维持生存,要么向政府或者某些经济团体争取资金,争取扶持政策。要么向市场妥协,转变刊物的纯文学风格,注入市场需要的消遣和刺激元素,使文学作品的文学品位每况愈下。一些文学刊物在迎合大量读者的同时,也受到大量的批评。如下半身诗歌,身体写作等现象,在快餐和消遣文学为代表的市场文学发展的今天,文学作品质量的整体下滑速度在加快,部分作家向市场投降引发的精神沉沦和理想堕落给作家的形象造成打击,使文学的尊严进一步受到损害。

关于文学概念的泛化

什么是文学,从理论角度讲,真正的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话语蕴藉是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审美意识形态是说文学包括审美和意识形态双重性质。显然,文学应该具有一定规范和标准,不是所有的文字性东西都叫文学。如名人出书,木子美的性爱日记,绵绵的《糖》,卫慧的《上海宝贝》,梨花体诗歌,芙蓉姐姐的文字,部分名人影星的经历自述,甚至色情等垃圾文学的出现,用一种游戏或者发泄的方式,消解了传统文学精华久远传承带来的庄严和神圣。严格意义上讲,他们的作品,不是精神劳动的结果,而是消遣娱乐的排泄。但它们都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以另类的姿态进入文学市场,进入文学圈。

快餐文化占领市场

这与当代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关,快节奏的生活出现,大部分上班族没有时间去阅读长篇大论,只是在上下班的间隙,如进餐时间,候车时间,乘车时间利用短暂的时间阅读一些作品。另一方面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较大的思想负荷,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意识接触体量较大的文学作品。人们更多的时候从物质的角度入手,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挣更多的钱,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所以,快餐文学成为他们的首选。如《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杂文选刊》《读者》《意林》《特别关注》刊物等有着大量读者群的原因。

浮躁的心态与现状

当代作家的素养和积累,很难以与五四时期和解放前的作家相提并论。现代作家大部分都是学贯中西的学者、理论家、翻译家,如鲁迅、周作人、钱钟书等都是文学理论家兼翻译家。茅盾和刘西谓的身份首先是文学理论家,然后才是散文家、小说家。在当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领域内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增强,波及到文学创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作家个人素质训练的专一,换句话说就是单一。小说家就是小说家,不再是很专业的评论家。诗人就是诗人,有些诗人也试图冲决自己的创作藩篱,接触更多的体裁,可却总摆脱不了固有的思维和文字组合方式,处处流露出“我是诗人”的痕迹。总之,当代作家很少能达到现代作家综合素质的高度。另一个原因是写作态度浮躁。浮躁的写作态度,注定出不了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作品。诸多的评论在喧嚣的文学界成了粉饰作品的台阁体,很少有人能做到客观、公正、负责地评论,大部分是一边倒,应景的情况十分严重。刚出道锋芒毕露的评论家,一旦功成名就之后,便收起文学的良心,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中世故起来。有的评论家纯粹转变成为某些“市场文学”的促销员,收红包当吹鼓手。于是,当代评论出现两种情形:一是赞美,一是贬斥,能客观看问题的评论家不少,但能做到客观评论的评论家实属凤毛麟角。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缺乏文学评论的时代,也有人说评论家的良心受了金钱和人情的蒙蔽,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和文学道德良知强烈的评论家,已属于稀缺一类。

文学换代的步伐加快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快速的,高效的。其产业的更新换代也缩短了周期。其对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使作家和作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同样加快。近些年来,一夜成名的作家并不少见,但是似乎和快餐文学一样有着“速朽”的性质,“短命”的作家很多,不少作家都是一部书作家,成名之后就销声匿迹,再也难以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其作品也是一次性浮出水面就潜下去了,再也不见天日。作品的换代也很快,如“伤痕”文学,接着是“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工业题材”“先锋”“新现实主义”“穿越修真”“探险盗墓”“宫廷玄幻”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影响都不够深远。都浮在水面上,很难经得起历史的沉淀。

当然,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文学现象,“市场文学”会随着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过不了多久,中国的“市场文学”会走出困境,逐步摆脱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走向繁盛。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文学 作家 作品 市场经济 市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