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戏曲“线上见” 传统别样美
疫情期间,各地剧院暂停营业,不少戏曲院团和戏曲名家纷纷将艺术活动搬到线上,比如在日前举行的“东方之韵”戏曲展演周里,京、昆、沪、越、淮、评弹等剧种就连续5天举行网络直播,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一时成为“流量担当”。
在网红层出的今天,戏曲涉足网络直播,走上网红之路,并成为“流量担当”,让年轻人大饱眼福耳福,自然让人欣喜。事实上,戏曲直播不是新事物,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仅快手平台上新增戏曲类视频就有290多万条,涵盖戏曲剧种168个。只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传统戏曲人意识到,拥抱新的传播方式更加迫切。
这些年,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一直是一道难题。尤其是传统戏曲,长期以来基本都是老年人的“菜”,要想让年轻人喜欢上这道“菜”,必须让戏曲“变脸”。故而,一些戏曲人不得不将戏曲与相声、流行音乐、演唱会、话剧等相结合,或者跟其他艺术形式玩跨界。只要能推广戏曲,玩什么新花样都可以。老实说,这恐怕是一种戏曲“乱炖”,精神虽可嘉,但观众未必买账,有舆论甚至认为在“媚少”——过于讨好年轻人。
而“戏曲+直播”则不同。无论是直播一场有头有尾的戏曲演出,还是直播中教网友如何发声练气、舞刀弄枪等,呈现的都是戏曲艺术本身,而非让戏曲沦为陪衬。戏曲吸引年轻人的心态再急切,也不能过度流俗化降格以求,否则,带给年轻观众的只是皮毛,艺术本身则容易被忽视。同时,戏曲直播不同于剧场的单向传播,对年轻人而言,看戏曲直播能满足他们的网络互动需求,以弹幕形式进行“云叫好”;平台还可把年轻人的反馈传递给表演者,供其继续完善作品。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艺术行当中的角儿就是影视行业中的明星。年轻人普遍有偶像情结。现代社会,振兴传统戏曲必须培养足够数量的戏曲偶像。戏曲“线上见”很大的意义在于,降低了观众欣赏戏曲的门槛,扩大了戏曲在现代社会的能见度,为戏曲攒聚人气,进而为年轻人培养出新的偶像。比如,京剧余派老生第四代传人、70后王珮瑜在近几年搞直播、玩弹幕、上综艺,用年轻人听得懂的方式传播京剧,收获了大量粉丝,成为影响力巨大的戏曲明星。无独有偶,3月29日晚,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举办了自己戏曲生涯的第一场网络直播,观看直播的瞬时用户数最高达13.8万,累计观看用户数达156.7万,有两三万人从头看到了尾。借助于网络直播,这位戏曲界的老戏骨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新网红。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戏曲演出成功的关键依然在于表演本身,依然在于“内容为王”。与此同时,艺术与科技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网络直播的介入,肯定会对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产生影响。当直播技巧掌握得越来越娴熟,当网言网语说得越来越顺溜,传统戏曲的题材、内容甚至表演程式等如何适应网络化的审美,如何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这对戏曲偶像而言是更大的挑战。
“线上见”的戏曲别样美。疫情期间的戏曲直播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戏曲也有流量潜力。用一些尝到直播“甜头”的戏曲人的话说,戏曲“线上见”,绝不是疫情下的权宜之计,而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戏曲拥抱互联网就是拥抱未来”,而且“早拥抱,早受益”。人们有理由相信,戏曲这坛“老酒”,借助互联网平台,一定会走出深巷,散发出别样的香味。
(作者:何勇海,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杨岚
关键词:戏曲 直播 传统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