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张晓琴:从“小白”到“专家”

2020年06月05日 15:45 | 来源:江苏工人报
分享到: 

“依靠人力操作校验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1个人需要花上2-3天才能完成一台装置校验,还必须预先在实验室配好标准油样带至现场,不仅费时而且费事。最近,我们在研究新技术,争取实现每天在线校验2-3台。”国网江苏电科院油气检测专职张晓琴,前不久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说起油气检测领域的风云人物,行内人很自然地会想到国网江苏电科院高级专家朱洪斌,张晓琴正是他的徒弟。

名师钦点

“晓琴是我面试招聘来的,虽然就专业来说,当时应聘的不少人比她更适合,但我发现她对自己专业范畴内的知识掌握得特别扎实。”直到现在,朱洪斌都为当初发现了这颗“好苗子”而欣慰。 2014 年7月,张晓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应聘进入国网江苏电科院,来到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

有名师加持,又有专业傍身,理应顺风顺水。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入职第一天就傻了眼。那天,朱洪斌带她参观实验室,详细介绍每样装置以及用途。可张晓琴对电力行业一无所知,甚至连变压器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了解到该院附近就有一座220千伏试验变电站,张晓琴便每天中午和师父从食堂吃完饭就特意绕道过去。面对她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朱洪斌总是耐心讲解。变压器内部结构看不到,他就找来图片,逐一分析给徒弟听。凭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师父的鼓励,张晓琴用2个多月时间就对相关电力设备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工作慢慢驾轻就熟后,张晓琴开始琢磨新问题。“标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步骤?不这么做有什么后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她从生产支撑、技术监督、故障分析等多维度潜心研究,仅用两年时间就成长为江苏电网油务员培训老师,获得行业内专家高度评价。

学霸逆袭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2015 年,张晓琴作为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核心成员,协助朱洪斌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加班多、压力大,但学到很多东西。”张晓琴说,那段宝贵的经历让她快速掌握了材料编写、奖项申报技能,得到了很多顶尖专家的指导,为她后续开展各类项目创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6 年,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现场一体化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张晓琴提出,通过增加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及内部压力实现快速分离,解决了困扰团队的难题,得到朱洪斌高度赞许。

2015 年7月,特高压泰州站首批六氟化硫气体进站,张晓琴负责气体验收。由于吊车体积大,不能自由进入抽检地点,因此只能由人把钢瓶滚动到指定检测地点。正值酷暑,现场地表温度超过50℃,在一群五大三粗的糙汉子中间,“女汉子”张晓琴滚着50多公斤重钢瓶的身影异常显眼。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干劲,她提前两天完成了该批次气体的验收任务。“师父是全国响当当的专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成绩,不给师父丢人。”张晓琴笑着说。

深耕一线

今年2月中旬,特高压泰州站运维人员发现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显示某变压器绝缘油中溶解气体有异常增长。“幸亏年初时省电科院为特高压泰州站部署了网络化色谱智能管控系统,按下设备检测开始键,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泰州站运维人员张珺珲说。

其实,早在3年前,张晓琴就开始反思现有技术的不足。她发现,由于缺乏全自动检测装置、人为误差大,各实验室间比对误差高达 20%。去年6月中旬,她开始负责构建国家电网公司首套省级网络化色谱智能管控系统,将各实验室比对误差降低至5%,做到了各实验室色谱样品自动分析、装置多端互联、数据实时分析、异常及时诊断,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离线色谱检测精度,为充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构筑了可靠防线。目前,这套系统已完成南京、常州、镇江、盐城4个地市和特高压泰州、东吴站装置的联网运行,预计8月整体上线运行。

如果说,最初的工作动力是为了不辜负师父的期望,如今,张晓琴已在一次次收获中找到了工作的激情和自信,她已真真切切地热爱上了这个专业并由“小白”成为了“专家”,收获了一项项成果:2019 年11月获得“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制修订电力行业标准8项。(通讯员 孙婷 袁光宇 记者 谢丹娜)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张晓琴 专家 朱洪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