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党派声音 党派声音

九三学社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会调研提出 多措并举安置大学生就业

2020年06月05日 16:13 | 作者:张原 李宁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国家提出“六稳”、“六保”的战略举措,首先就是稳就业、保就业。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高度关注。6月3日,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搭建更广平台,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九三学社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会调研组罗家均、李树发 巢元凯、张培君认为,近几年来国家持续强化稳就业方面的工作并取得巨大的成效,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都提出 1100 万左右的就业计划,并且每年都能超额完成。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市场出现了较大的紧缩,造成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低迷,今年的就业形势极不乐观。而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人,回国留学生达50万人,加上往届没就业或待再就业的大学生,总体需就业安置的大学生规模与往年大体持平约为1000多万人,但目前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尚只有35%左右,大学生就业压力十分严峻。

调研组分析,受疫情影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尽管知道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但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市场订单下滑,严重影响了正常经营,造成现有人才存量流失加剧,人才增量吸纳乏力。二是民营经济是近年大学生就业最大的容纳器,仅每年到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大学生就占比六成,但受疫情影响导致大量企业正常生产无法持续,企业经营收入低迷,自有资金不断被消耗,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为降低用工成本,企业纷纷减招或不招。三是各地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不敢再增加财政负担,纷纷出台政策减招或不招。四是创新创业、自主择业等就业模式,目前仍待进一步拓展渠道,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同时,部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非大城市不去、非优越的工作条件不去”等不正确择业观念也限制和阻碍了很多就业机会的开拓选择。

为进一步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安置,调研组建议,强化政治站位,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部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国家需要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方向,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哪里需要哪就业。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经济还正在逐步恢复,就业相对困难,政府都在过苦日子,大学毕业生不应有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就业想法。困难是暂时的,建议毕业生先有工作而不是先挑工作,先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只要大学生树立面向基层、面向小微、面向艰苦环境的理念,会有许多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要转变观念,以建设家乡为己任,降低成本就业在家乡附近。

“民营企业已成为二、三类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接纳地,政府要为大学生就业培训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做好民营企业招聘的引导工作,还应适当考虑毕业生在家庭所在地就近就业的原则。”他们认为,要支持民营经济,以民企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通过为民营经济“定向供氧”,支持引导企业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健全产业配套链布局,扭转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促使民营经济企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岗位需求。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安置就业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并对民营企业安置大学生进行就业补贴或税收减免,促其逆周期招聘、储备人才,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更多大学生就业。

向体制内输血,以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承接就业应是途径之一。调研组提出,体制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有相当大的就业容纳能力。通过健全绩效考核和淘汰制度,以阳光透明的相应政策和规定支撑,使单位中年龄接近退休的、难以胜任工作的、长期病假的以及考核不称职的人员等提前退休让岗,为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投放更多就业岗位,同时也加速优化了工作人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形成体制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负担总体不增加、人员编制总体不超员的前提下择优录取毕业生的良性机制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务实举措。另外,国企央企也应主动为国家分忧,把应届毕业生的接纳作为企业发展的智力储备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要积极引导对接融合,以创新创业拓展吸纳就业。”调研组建议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生源所在地政府,要依托高校毕业招聘会,牵线搭台提供所在地的就业岗位,吸引大学生落地就业发展。各地要搭建好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优惠政策(如企业接受毕业生的补贴、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等)、享受条件和申请办法,便于毕业大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和对接。强化公共资源平台与众创空间对接发展,引导双创团队对接主导产业融合,支持双创团队积极投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汇聚形成相互匹配的产业专业服务链和上下游配套链双创群落。同时,细化完善放宽准入政策,鼓励双创团队参与社会需求领域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引导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的双向发力,促进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以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实现就业。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