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0年第二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四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0年第三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 活动简述

2020年08月26日 16:48 | 作者: 石 青 | 来源:《画界》2020年5月第3期
分享到: 

初冬暖阳90×120cm-2019年-朱春林

初冬暖阳90×120cm-2019年-朱春林

桃源文章之一-60×83cm-2019年-夏北山

桃源文章之一-60×83cm-2019年-夏北山

岭脚村写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42×42cm-2019年-姜鲁沂

岭脚村写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42×42cm-2019年-姜鲁沂

2020年初,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15-2019年主题实践活动汇报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早在2014年底,中国艺术研究院就启动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近五年的时间里,艺术家们积极开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创作实践,通过走基层、下乡村、入边疆、深入厂矿及农庄,亲身体验新时代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中国艺术研究院七大艺术创作学术机构中的赵建成、杨飞云、刘选让、陈孟昕、李岗、韩学中、穆家善、林维、潘缨、周石峰、林若熹、张龙新、冯宝麟、管峻、孙文刚、唐建、徐晨阳、徐小东、陈海良、陈忠康、刘万鸣、夏北山、肖文飞、王桂勇、张爱玲、韩洪伟、雷苗、任清、孙龙本、徐福山、杨涛、尹海龙、常磊、徐青峰、张见、周延、高茜、吴成伟等八十余位著名艺术家的五百余件优秀作品参与了此次展览,这些作品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充分反映出了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就像在泥土中茁壮生长的花朵,蕴含着无限生机。

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海拔3000多米。这里生活条件艰苦,但美如仙境,且民风淳朴,有“伊甸园”的美誉。2015年,杨飞云率队来到这里写生,尽管生活不便且高原反应严重,却丝毫不影响他创作的热情,他说:“扎尕那给我一种强烈和厚实的感觉,虽然生活环境粗糙,但人们保持着勤劳、忍耐、朴实的状态,很感人。我的画面也变得强烈起来,厚重、浓郁,有一种力度,在艺术上对我来说是一个补充。以前不可能画成这样,如果待在北京,下辈子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更不会有这样的作品。”《扎尕那少妇》中,女主人公的肤色、神情、服饰不仅与显现在画面中的室内小环境相互呼应,而且与潜在的藏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很和谐。衣服从色彩的搭配到织物的质感再到款式以及穿着的习惯方式,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像田野里长出的庄稼,自然而然,带有环境熏染出来的气息。

徐青峰也多次深入甘南藏区,深入帕米尔高原等地区写生。徐青峰认为,写生是画家用画笔直接触碰自然、触碰内心深处的表达方式,也最能体现画家的功力。这种能力是指感受自然的能力、表达内心的能力、掌握绘画语言的能力。他说:“扎根人民群众,艺术才会有生命力,如果说此次展出的作品令观众有一些感动,我想那是因为这批作品中带着生活的温度,画中人物形象是鲜活的,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观众想驻足,想了解背后的故事。”

徐青峰的素描功力相当深厚,美术理论家殷双喜评价说:“(徐青峰)在素描方面有一种非常好的把握。由于他对素描的理解,令他对这个人物和景物空间关系的把握非常准确,所以他的绘画能够在空间关系上有非常独到的表现。我们看他的作品,被他的细节所吸引,感觉那种真实感。”《弹曼陀铃的佳考》一作,不但造型准确,而且也非常注重情感因素以及其中蕴含的抽象因素与表现因素,作品是写实的,但是又体现出东方艺术的含蓄与内在神韵。

画家朱春林长期深入太行山写生, 他善于在寻常景物中发现美,曾言:“外出写生时如何选景是个问题,通常大家会关注风景名胜,恰恰这类题材已无画意,一是其本身已成完美之境,无需锦上添花,也无法超越;二是附加太多人为因素,过于修饰与造作,不适合艺术表达。往往一些不经意、不被人察觉的地方才有真正的画意,艺术源于生活应高于生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诗中有画,画中也当有诗意,绘画作品应当给观众留有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初冬暖阳》截取了初冬田间农民劳作的寻常画面,人物虽然众多,但是并没有剧烈的动作和矛盾冲突,而是各安其位,怡然自得,与沐浴着冬日暖阳的田野融为一体,散发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画家李传真偏爱表现身边的普通人,建筑工、搬运工、保姆、钟点工等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对她来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是和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情感,情牵他们的喜怒哀乐。李传真认为,直面心灵的作品是最能打动人的,她本人的童年生活过得异常艰苦,因此对农民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怀有真挚的情感,以平等善意的态度与他们交往,跟他们真正打成一片。再描绘农民工时,李传真往往采用纪念碑式的高大形象,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人是正直的普通人,社会身份的设定并不能决定人的高低贵贱。

此外,对李传真来说,“寻根”也是“扎根”生活的一种方式,因为乡情是她永远难以割舍的。有时,她也会回乡写生,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故乡的风土人情,寄托乡思。《悄悄话》展示两个女孩分享秘密的瞬间,暗红的色调表现的是一种温暖而柔软的感觉,两个女孩脚下的那盆绿色植物一方面提到了色彩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无限遐想,增加了意象的丰富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逐渐成为国人的一项基本生活需求,兼具丰富历史文化内蕴和优美风景的江南园林是深受外地游客以及本地居民欢迎的去处。潘缨的《无锡寄畅园》表现的便是三三两两的中老年游客在园林内的长廊里、大树下喝茶休息的场景。大面积的金色在棕色、墨色的烘托下,华美灿烂又不失沉静大气,和情态悠闲的游客有着一种内在精神上的契合。同时,也小中见大地折射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潘缨在《写生的意义》一文中写道:“除了大自然的魅力之外,写生的魔力也在于它的过程,在于它以大自然的精妙为标准,一步一步地推进着人的感觉和表达。当我们能表达得越多,就能感觉到越多;当我们能感觉到更多,就能表达得更多。我们描绘得越多,就会陷得越深,也就不断地渴望我们的感觉器官敏锐、更敏锐;表达手段精妙、更精妙,永无止境。我们因不断地获取能力而沉醉于不断地发现,我们因不断地发现而沉醉于不断地获取能力。不断地发现为我们的审美做出了选择,不断获取的能力为我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潘缨创作《无锡寄畅园》的过程,必然也是一个在贴近自然、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感觉和表达彼此促进、互相推动的过程,方呈现出这样一个既真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又传递出作者人文情怀与审美理想的意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的这场历时五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意义是深远的,正如参展艺术家郑光旭所言:“这种持续勃发生命力的实践体会,相信对我们所有艺术家而言,都是受益匪浅的。深深扎根泥土中所生长出来的作品,才是与人民共呼吸、有情感维系的真正现实主义艺术精品,这也是作艺者的理想之所在。”。而这些带着人民和土地的厚重底色的作品,必然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

悄悄话(色粉)34×22cm-2018年-李传真

悄悄话(色粉)34×22cm-2018年-李传真

扎尕那少妇-130×95cm-2015年-杨飞云

扎尕那少妇-130×95cm-2015年-杨飞云

弹曼陀铃的佳考(布面油画)80×60cm-2017年-徐青峰

弹曼陀铃的佳考(布面油画)80×60cm-2017年-徐青峰

无锡寄畅园-39×27cm-潘-缨

无锡寄畅园-39×27cm-潘缨

责任编辑:张月霞

文章来源:《画界》2020年5月第3期


编辑:画界 邢志敏

关键词:艺术 扎根 人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