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垃圾分类还有“硬骨头”要“啃”

2021年12月23日 10:30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生态用图)邻里间传递绿色生活理念(747674)-20211223100233

12月22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第三届枣苑社区邻里节上,社区居民通过舞蹈“垃”啦操、垃圾分类三句半等互动表演,在邻里间传递绿色生活理念。本报记者 齐波 摄

哪些城市的垃圾分类做得最好?还遭遇了哪些瓶颈?在第二十期环境茶座暨指尖上的环保“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上,专家们表示,垃圾分类助力“双碳”战略实施,但依然有“硬骨头”要啃。

“指尖上的环保”热度不减,垃圾分类成新亮点

拿起手机,拍张您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情况,然后上传,就能在网上点亮所在的社区。这是“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中“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的操作方式。

千万别小看这不起眼的随手拍行动,这不仅提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还将对今后的分类带来改变。

“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是中国环境记协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2018年启动的环保公益活动,旨在号召广大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加入到保护蓝天碧水的行列中来。

2020年4月,为响应国家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中国环境记协、IPE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活动。2021年4月,此活动延伸到27个重点城市,重点观察城市主城区社区垃圾分类情况。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活动累计共收到公众晒图超137万张。涉及北京、杭州、上海、成都、广州等309个城市。其中,垃圾分类晒图5万余张,涉及280多个城市、逾2.5万个小区。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宣教处处长凌越表示:“垃圾分类主体是社会公众,公众环境意识、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媒体、专家、公益基金、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帮助,不断扩大参与规模和社会影响。”

“‘指尖上的环保’已经成为山东参与环保的重要阵地,是我们一批环保志愿者平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山东公众晒图达11万张,大概占全国近1/12。” 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说。

以苏州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城市,已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

为精准了解不同城市、不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识别问题所在,协助城市管理部门改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IPE在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开发了城市垃圾分类指数(Garbage Sorting Index,以下简称GSI),并发布了《评价报告》。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垃圾地图项目将数字化与社区结合,两相赋能,具有独特的价值;垃圾分类指数的开发和城市评价报告的形成进一步挖掘了这一价值。”

《评价报告》显示,苏州以86.2分遥遥领先,深圳、南京、北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这说明继上海之后,以苏州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城市已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为解决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生活垃圾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本。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继军表示:“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苏州市非常重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同时,实行‘三定一督’模式,通过前期的宣教到督导对乱投放现象的执法形成闭环,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元喜表示:“深圳市开展了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通过组建垃圾分类宣教团队,打造硬件科普场馆,提供软件技术支撑,使得生活垃圾宣传教育逐渐体系化、规模化、常态化,以此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介绍了上海的经验,他说:“上海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百姓为主力、NGO为主推的模式。其中,环境公益组织在传播和监督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排名靠后。

研究显示,在多数城市,定时定点投放原则在社区普遍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居民自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低。

22个城市总分平均值仅为22.5分,绝大多数参评城市的社区垃圾分类实际表现不佳,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遭遇瓶颈。

撤捅建站、分时投放、监督指导一个也不能少

那么,城市垃圾分类应如何“啃掉硬骨头”?与会专家给出建议。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还在找路径的城市应从顶层设计着手,落实《“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的投放效果。

“同时,学习借鉴从上海到苏州的成功经验,尽快将管理重心和资源投向垃圾分类标准模式建设。”马军说。

GSI垃圾分类指数通过对数据众包基础上形成的大量调研样本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的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三大模块,是决定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垃圾分类成败的最关键要素。这其中,三大模块助力苏州等城市促进分类投放的效果,印证了三位一体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垃圾分类初期,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举措。这几个方面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最终有助于居民积极参与,养成良好习惯。”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说。

与会专家还表示,垃圾分类助力“双碳”战略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表示,“将数字领域和双碳目标结合起来,将实现1+1>2的效果。”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评价报告》提出:垃圾分类涉及每一个家庭,是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抓手,建议已经建成垃圾分类机制的苏州、上海等城市,积极尝试将前端垃圾分类与后端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结合起来,对接大量产生塑料等垃圾的大型品牌和电商平台,通过垃圾分类2.0版本的升级,迈向减量、回收、再利用,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3日   第 06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垃圾分类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