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发布

2021年12月24日 16:26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2月24日电(记者 刘喜梅)12月23日,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发布会成功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副主任毛群安,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爱卫工作办处长王璐,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出席了发布会。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卓越访问教授王宇担任主持。

发布会还邀请到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涂智、青岛市政府副市长栾新、武汉市政府副市长陈红辉在线分享健康城市建设经验。爱康体检、百度地图、虎博网络、华米科技、极海信息、智慧足迹等相关合作机构负责人应邀出席了活动。

据介绍,自2020年8月“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估工作正式启动,研究团队依托“大健康+大数据”,科学构建客观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多期成果报告,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研究团队进一步丰富评价内容、完善技术手段,编写完成新一年度《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实现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省级单元全覆盖,为“将健康融入万策”提供更全面的研究与智力支持。

智慧赋能 推动健康城市高质量发展

史宗恺表示,回顾2021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气候变化与生物安全形势严峻,全球人类健康福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要在变局中开新局,下好“先手棋”是关键。清华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守护人类健康为己任,积极引领卫生健康领域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创新发展。“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正是学校紧跟全球发展趋势、精准对位国家需求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多学科联合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技术开发应用,构建具有清华风格、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健康城市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梁万年指出,迈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建设健康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复杂艰巨,但底气和潜力优势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因此,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反复、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环境污染等带来的多重健康威胁,建设健康城市不仅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抓手,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他表示,期待“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能最终实现覆盖我国全地域、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监测与评估。

尹稚认为,“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研究团队一年多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下一步工作展望,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多元大数据融合,实现城市健康水平全覆盖、智能化评价;二是开展地方深度调研工作,结合地方实践优化指数评估;三是启动国际对比研究与合作,增强传播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通过指数不断研发和实践,形成“健康中国”与“健康城市”相关工作中重要的第三方评价支撑体系,与政府评估互为补充,有效拓宽参与机制、提升社会影响。

六大更新 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发布会上,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博士介绍了《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研究成果。据悉,该报告是基于2020年数据,对中国主要城市健康状况进行的新一轮综合评价。被新冠肺炎定义的2020年,一边是城市成为健康主战场、世界经济遭遇重创,一边是中国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有鉴于此,“清华城市健康指数”也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两方面进行了六大更新。

其中,在评价内容方面,第一,指数扩大了评价覆盖范围,评价城市数量由去年的80个增加为90个,覆盖了除港澳台外全国所有省级单元。第二,将“疫情防控”纳入指标体系,并针对健康发展最新要求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了局部调整,新指标体系中共有61项三级指标,与去年相比新增9项、更新7项、取消1项。第三,进一步丰富大数据来源,纳入六百万人次体检结果,持续融合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城市健康状况综合水平。在评价手段方面,第一,建立了国家健康格网,通过3800万个空间单元实现城市健康精细化管理。第二,利用AI算法全天候自动提取互联网信息,建立城市健康知识图谱体系,实现城市健康领域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和表达。第三,完善指数生成方法,提升了指数评分的合理性。

三大特色专题 多维展现健康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针对三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年度专题评价,分别是基于实时公开互联网大数据的城市疫情防控能力评价、基于体检大数据的健康效用指标拓展评价,以及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的社区健康设施完整性评价。

其中,城市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以2020年5月1日计),2020年内共有18个城市发生过局部疫情。研究团队发现,在第一轮大考中,国际通航城市、特大城市(500至1000万人口)、超大城市(1000万以上人口)及超大城市都市圈内城市承压较大。这些城市也为后续全国范围科学有效地常态化抗疫探索了宝贵的初始应对经验。

基于体检大数据的健康效用指标对人群亚健康评估进行了有效补充。以高血压、空腹血糖升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五类指标检出率形成的“三高”指数为例,初步研究发现“三高”问题在我国城市内均存在普遍性和严峻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等在全国范围内均成为威胁群众健康的关键慢性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异常检出率为例,青岛、徐州和宁波检出率分别为45%、44%和44%,位列样本城市前三,平均值亦高达20%,即每五个体检者中就有一人指标异常。究其原因,可概括为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普遍暴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中;现有研究显示相关死亡病例占疾病死亡的40%以上,日渐加重医疗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社区是城市居民健康的最基本保障单元,社区健康设施完整性是指在社区步行1公里范围内,同时拥有医疗、养老、体育和公园设施这四类健康设施。本次评价对90个城市共超过60万个社区开展了分析,其中仅有31.70%的社区在1公里范围内具备养老设施,对比而言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和公园广场的覆盖率则达到80%~90%。此外,不同城市养老设施建设情况差异较大。哈尔滨、西宁、上海、福州等城市60%以上的社区在1公里范围内具备了养老设施,但也有31个城市社区1公里范围内具备养老设施的社区占比不足20%。社区层面养老设施的匮乏使得大部分城市社区的健康设施完整性较差,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有待重点突破。


编辑:鲁雅静

关键词:健康 城市 评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