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广西实践>新闻动态

多措并举防范极端天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言极端天气防范

2022年01月23日 12:27 | 作者:肖亮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南宁1月23日电(记者 肖亮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局地强降雨、大风(龙卷)、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造成的影响不断加剧。去年以来,极端天气在我国多地引发多起重大伤亡事件,如河南郑州“7·20”极端暴雨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给全国各地再次敲响了极端天气防范的警钟。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全会期间,黄忠官、钟国平等委员围绕如何防范极端天气提出意见和建议。

“要加强极端天气预报预警。”黄忠官委员建议,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系统,使预警信息快速有效传达到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按灾害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强化对低洼地带、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等重点风险点管控。

“要采取多样有效预警方式,提高预警覆盖面。对一些高危区域、行业和人群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设置避灾预案。对普通群众则通过简洁明了的图样文字将气象灾害相关知识准确传达。”黄忠官认为,除了通过多种方式向群众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外,在城市标志性建筑设置气象预警塔,紧急情况下启用防空警报进行警示。在农村,则利用大喇叭、宣传板报等及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挥党员、村干、志愿者的防汛巡查作用,及时发现险情。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气象科普知识进单位、社区、学校、农村,扩大气象灾害科普知识的覆盖面,提高群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聚焦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钟国平委员建议,提升观测能力,开展站网科学设计和布局,优化地面观测站网布局,开展垂直观测补短板工作,更新升级气象观测设备,发展智能化观测技术和装备,强化雷达协同观测。利用地、空、天观测手段的组合进行小、中、大尺度的“嵌套式”观测,实现对极端天气过程特征的整体把握和细致分辨。

“建设新一代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增强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能力。”钟国平提出,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云化改造和能力提升建设,建成基于云构架、多部门应用、多手段共享的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基于通信大数据、电子地理围栏、5G边缘计算、集群组网、低延时广连接等秒级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技术研究,建设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子系统,实现向高影响地区、高风险人群快速、精准、靶向发布预警信息。将预警信息发布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系统,建立面向基层社区网格员的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流程,强化基层网格员气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再传播职责。

另外,钟国平还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防汛救灾部门应急联动和社会响应的机制,形成极端天气应对合力。健全部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应急联动流程,出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响应具体举措,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或行业部门重大气象灾害临灾阈值指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完善基于极端天气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的自动停工停业停课机制,形成遇极端天气政府及相关部门快速响应部署、相关行业依规停工停产停课、社会公众主动防灾避灾的科学、高效、快速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充分发挥社区、企业和公众在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中的主体作用。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