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广西实践>新闻动态

“家校共育”让“双减”更有温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言义务教育“双减”

2022年01月23日 12:34 | 作者:肖亮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南宁1月23日电(记者 肖亮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当下,“双减”政策是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全会上委员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委员们围绕“双减”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双减’政策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在培育中小学教师方面提出了新方向。”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谭明雄委员认为,师范类学校要更加注重德美体劳的教育,全方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在的教育政策,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落实‘双减’政策,首先要控制好学生的作业负担。”桂林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泽鸿委员介绍,为了控制学生的作业负担,桂林市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作业统筹整合在一起,印制免费发放给全市初中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使用,各初中学校不再布置其他书面作业,这样既可以统一作业的篇幅和难度,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

“ ‘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机构减少,但家长和孩子对课后服务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单靠学校的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需求。”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校长陈一璐委员提出,目前很多培训机构转型,富余出不少专业能力较强的辅导老师,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引导这部分老师参与到学校的课后服务中来,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些学校非学科类科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社团活动种类较少。”北海高新区海洋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包菊辉委员建议,可引入有资质的优秀机构进入学校参与提供非学科类课后服务,高质量、多形式地开展课后服务课程。同时,建立健全省(区、市)、市、县(区)三级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有效保障校内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将课后服务补助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贵港市妇联主席陈晓军委员认为,要加强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各级政府要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属地为主、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双减”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同级政府建立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组建家庭教育智库,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机构等力量的合作,打造一批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者、指导者、工作者、志愿者,制定培训计划,建立“专家引领、全员参与、资源共享、满足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深入中小学校、村(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讲活动,为家庭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一步减轻学生压力,缓解家庭焦虑。

陈晓军还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把家庭建设工作纳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做好做精家庭教育品牌。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家风家教大讲堂”“父母成长计划”“家长学校大讲堂”“书香之家”评选活动、“一封家书”朗诵比赛、“经典诵读”亲子诵读比赛等,满足广大家长家庭教育多样化学习需求。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