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让高中成为培养大国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2022年03月23日 10:50  |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 唐江澎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统计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但工程师总体合格程度仍居全球后位。一方面,高校工程教育内容仍以传统工程领域为主,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空天深海、人工智能等工程科技领域学科建设滞后,工程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另一方面,普通高中学生整体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工程技术、工程科技课程教育,缺少基本的工程兴趣、习惯和工程素养,这也制约着我国工程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期待。工程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是保障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新工科建设成为热门话题,“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相继出台,在教育部部署指导下,各高校针对新兴产业领域,建立新的工程专业,组建未来技术学院,全面推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

但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工程教育还未得到应有重视,缺少顶层整体设计,缺少课程体系安排,还没有建立起与大学“新工科”贯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人文类(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传承文化、提高审美素养)、科学类(发展推理、验算与逻辑思维能力)、技术类(发展运用知识生产物质成果的能力)三个大类课程。分析我国高中课程体系可以发现,88个必修课学分里,人文方向课程占39%,科学类课程占25%,体育、综合实践等占29%,真正的技术课程仅占7%。新高考模式的选择性必修学分中,选考历史的学生人文类与科学类课程分别占76%和14%,技术课程学分为0,学考物理方向学生人文类与科学类分别占33%和57%,技术课程学分同样为0,工程技术类课程占比明显偏低。从条件保障上看,普高普遍缺少工程技术教育专业教学环境,没有科学类课程理化生实验室那样的设施设备。

结合实践与思考,我提出以下建议:

重视工程教育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情怀。工程学是将科学、技术、艺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融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可以让学生以工程问题解决为真实情境,建立连通技术与科学的学习逻辑,并与人、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广阔的视野下理解学习的价值。工程教育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的教育,在一个人心智走向成熟、发现自我、形成兴趣的高中阶段,将工程科技教育前移,对激发学生工程科技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科技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实学兴业、实业报国的理想,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工程师、工程科技专家和工程引领人才,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作用。

构建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优化高中高校贯通培养模式。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年来,逐渐形成了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工程引领三种工程教育模式,也构建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贯通的工程教育体系,为培养工程科学人才和工程引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几千年的人文课程教育传统,新学兴起后也有了上百年的科学课程教学传统,但还没有建立起普通高中工程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更没有构建高中高校贯通的工程课程体系。据统计,高考选择工程专业大类的学生要占30%~40%,但在高中课程学习中,学生工程技术教育基础几乎为零,以刷题学习方式导致普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普遍低弱,在发展倾向上更偏好选择机关文案、金融经济、室内研究类工作,工程师、工厂场景不是优秀学生的首选。工程类专业不受喜欢,工科学生的专业兴趣欠缺。建议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框架内,探索建立高中工程教育课程的基本体系,研制课程标准,研究“理化生+工程”的工程教育课程方案及其课程体系,开发配套教材,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课程资源包。创新“新工科”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方式,建立高中、高校卓越工程师和领军工程科技专家贯通培养的模式机制,在高中阶段发现、培育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在高校课程学习中进行专门化培养。

推动工程教育课程实验,研制工程教育学习环境建设标准。确定“中国高中工程教育实验学校”,合作开展高中工程教育实践,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探索工程学习环境的创设,明确其基本样态和功能配置标准,建设专业化、精致化的高中工程教育场景,形成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面向全国推广,发挥示范引领。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工程类师资孵化、培育机制,形成资源共享联盟。

(作者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工程 课程 教育 高中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