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时问实答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年内第二场媒体见面会,四位委员为啥给出这些经济展望?

2022年07月26日 10:15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记者贾宁摄(1230984)-20220726100700

贾宁 摄 

中国经济在2022年上半年走出了坚强路径。展望未来,我们怎么办?7月18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举办年内第二场媒体见面会,围绕8家媒体近20个问题,一向被冠以“经济大咖”头衔、实则还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这一共同身份的刘世锦、苗圩、胡晓炼、刘尚希,结合履职中对经济运行的独特观察角度,言之有据。

面对通胀“围城”,保持政策定力!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看来,虽然近期呼吁宏观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声调较高,但现有宏观政策的作用需要得到客观评估,倘或有些地方、有的政策已经过了头,等经济运行状况正常以后,副作用可能就比较大。

“全球范围看,美欧通胀已创近40年新高,大超预期,原因就是前期应对疫情过程中货币政策‘放水’过多,(如今)使得美联储不得不大幅加息,但相应的经济衰退风险仍在加大,我们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训。”刘世锦这样说。

6月,我国CPI指数为2.7%。对于国内物价走势,在刘世锦看来,我们有能力把这种影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首先,我国是一个超大型经济体,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要明显强于其他经济体;其次,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能力总体充足,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八连丰,今年夏收小麦产量高、品质好,生猪产能总体稳定,传统能源稳定供应的同时清洁能源的产能也在快速增长,供给能力强为稳定物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次,各级政府调节供求的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和价格补贴的办法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刘世锦同时表示,我们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风险不能掉以轻心。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摆脱短缺经济困扰以来,我国通胀主要来自成本推动,而非需求拉动。

“过去一年多里我们经历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大幅上涨,由于中下游企业竞争激烈,涨价部分并没有明显传导到CPI上来。但对于这种传导的阻隔也是有限度的,尤其是粮食和能源这类需求弹性小、生产率提升慢的产品。另外,成本推动型通胀是一种比价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是有可能在供给并不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的。当然,短期内对这种风险不必过度紧张,但需要关注和警惕,在政策上也应有所储备。”刘世锦提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表示,上半年广义货币量(M2)、流通中的现金(M0)、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1%,这11%如果对应上半年2.5%的GDP增速,则可看出金融供给总量并没有随经济下滑而收缩,金融政策对市场主体十分友好且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率也稳中有降,结合当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大幅度加息,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

疫情反复,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这些因素给下半年货币政策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通胀‘围城’:短期看,我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通胀、利率洼地,因此我们会面临资本和汇率波动的考验;中期看,我国作为开放度高且与国际经贸往来密切的大国,不能排除受到通胀跨境传导的可能。”胡晓炼这样说。

下半年这几个“窗口”很重要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中国经济今年或将呈现出“前低后高”趋势,但即便是大概率事件,实现也是有条件的,首先要确保不再有重大疫情冲击,其次是对于当前面临的重大风险问题能够及时处置化解,避免蔓延。这两点能做到,在一揽子政策的加持下,则全年经济增长达到5%左右是有可能的。经济增长能稳步复苏,保就业就有了扎实的基础,民生的改善也就有了保障。

要实现下半年更好的经济增长,刘尚希有两点明确建议——政策落地有效;提升驾驭风险的能力。

政策落地是否有效,刘尚希认为基本的评价标准是市场主体是否了解知晓这些政策。阶段性政策在实践中发挥出很好的效果,我们要考虑如何将其中一些可以变成长期化甚至制度化的,应进行转换,这要尽量在阶段性政策到期前完成,让市场主体有一个方向性的预期,以此增强其经营、投资和研发创新的主动性。“这里特别强调要增强民企民资的信心,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关系的认识,促进国企混改和两者的融合发展,实现公平竞争和产权平等保护。”刘尚希认为,这对改善预期而言至关重要。

提升驾驭风险的能力,不仅要应对眼下可预期的风险,更要研判难以预期的风险。“苗头式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就会进一步演化出超预期因素:比如房地产企业相互拖欠带来的资金链断裂及债务违约风险;再比如年轻人失业率高企的问题也应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主动防范化解。”刘尚希这样说。

有效扩大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建议大家理性看待稳房地产这一话题。前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受都市圈、城市群快速发展等相关结构性需求所拉动,当前看,这种需求已过峰值,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符合客观规律。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28.9%。由于房地产自身规模大,带动行业多,与金融和民生直接相关等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速度过快,不可避免会带来全局性冲击。”刘世锦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采取针对性强、易于见效的措施,使房地产尽快回到正常的经营环境和增长轨道,同时要抓紧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形成房地产长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刘世锦同时建议,谈及稳投资时还可关注基建之外的其他服务业投资,也就是包括商务服务、科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批发零售、文化娱乐在内的投资,它反映了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去年以来,即使经济下行,基建之外的服务业投资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因此下一步有必要将其放到与基建、房地产相同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上加以看待和分析。

投资怎样才算有效?刘尚希提出,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要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结构升级、有利于新发展格局构建。“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瞄准未来消费升级趋势,比如现在服务型消费的占比越来越高,则这种服务型消费所需的投资需求也就越大,比如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工子女上学、就医、养老、公共住房等方面的投资,其实也与农民工市民化消费升级紧密相连。”刘尚希表示。

稳住存量消费,为增量消费铺路!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而在当前,疫情对交通、餐饮、旅游等接触式的服务业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这些影响呈现出较强的时间性。

在胡晓炼看来,要以疫情的科学精准防控保障当期消费,以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可以预期,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不断调整优化,相关领域的消费会比较快地得到复苏。比如我们周围的朋友、同事家里的小孩子们放暑假了,家长们也都开始谋划带他们出去旅游,这种热情和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只要没有疫情,这种存量消费潜力就会极大地迸发出来。”胡晓炼这样说。

对于增量消费,胡晓炼认为应通过新体制建立来加以提升,类似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数字经济等众多领域,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谈及数字经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坚定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把握平台经济发展的规律,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尽快出台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稳定发展的预期,提振市场的信心。

“要支持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支持资本市场为数字技术发展推出更多金融类产品,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适应数字化变革的广泛共识和舆论氛围,营造支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苗圩表示。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2021年,我国汽车类产品的零售总额达到了4.4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相关部门也相继推出了阶段性减免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20多个省市也结合实际,发布了促进消费的政策,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了汽车的消费。随着疫情防控成效和相关政策效应的显现,6月份我国汽车生产已经全面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汽车消费市场也开始迅速回暖。”苗圩这样说。

针对地方政府在汽车方面的限购政策,苗圩表示,这源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的道路、停车场等资源逐渐紧张,国内部分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停车紧张等方面的问题。

“个人认为,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拥堵的问题,我看主要靠两条:一靠科技,二靠管理。这两条再集中起来,就是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以加强对城市道路车流量的管理来解决拥堵问题。”据苗圩介绍,2021年我国销售的汽车当中,有23.5%的汽车装上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这为我们应用新技术、克服拥堵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当前搭载智能网联终端的车辆已超500万辆,车联网建设应用已具备了有利条件。设想如果一个城市的道路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通过交通信号自适应配时、车路协同动态车速限定以及在线地图、路线优化等综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绿波出行,我们可将车速提高15%以上。从更长远来看,如果汽车实现了网联化和车路协同,我们就可以通过云控平台来对城市全域或者局部区域车辆行驶进行协同优化控制,在道路不变情况下,大大提高车速和路口红绿灯放行的数量。”对于未来之路,苗圩这样描画。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26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