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创新人才选育评价机制培养造就青年科技人才

2022年08月10日 09:12  |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 程建平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 程建平

主持人:程建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的源头活水,是关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局的要素。近年来,我国青年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青年科技人才的质量和培育效率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人才选育和考核评价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要进一步增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青年科技人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世界人才强国和创新高地建设才有希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要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必须从战略源头入手,办好师范院校的国家队,努力为基础教育培育一批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教师,从而让这批教师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潜质的学生。

要进一步做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选拔的衔接

教育强国的标志在高等教育,教育强国的基础在基础教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贯通。

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为有天赋的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成才环境。立足于儿童的全生命周期,全学段、全过程地关注那些对问题解决具有强烈好奇心、探究兴趣和热情的学生;重视拔尖学生的早期识别与培养,通过集中施教与多元施教相结合的方式,为这些青年科学后备人才提供适合的教育;注重因材施教,为他们专门建构挑战性课程、项目探究式课程、大学和中学的衔接性课程等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服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

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为有天赋的学生搭建成长舞台。在普通高中阶段,强化科学、技术、工程、人工智能教育,为青年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学科和专业教育基础支持;拓展“英才计划”“翱翔计划”“凌云计划”等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范围,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训练和科学知识普及;强化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合作育人,探索以高校科研平台为载体的科研训练体系,为高校和中小学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发挥科研育人平台作用;注重大师对优秀高中生的引领,发挥大师的影响与感召力,完善导师制,培养高中生科研创新的志趣。

改革人才选拔体制机制,为青年后备科技人才成长创造上升通道。深化中、高考制度改革,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建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贯通的选拔与培养通道,将具有创新潜质和天赋的学生纳入专门的升学序列。在此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将成立考试评价研究院,完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与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技术,协同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学建立青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评价机制,为创新人才选拔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持。

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流大学要把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作为战略性任务,以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的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为目标,从而建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将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纳入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双一流”高校在培养基础研究人才方面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青年人才立志投身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改革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基础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专项奖励体系,引导教师潜心教书、安心育人;贯彻落实好高校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计划,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遴选高水平导师,赋予其高端人才培养任务。

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和支持体系。在基础研究人才专项计划中设置青年人才岗位,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青年人才,提高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打破重大科技专项常规评审机制,让有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有机会“挂帅出征”。

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考核和职称晋升提供单独通道。探索将科技人员按照基础前沿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等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突出原创导向、突出需求导向、突出市场导向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考核周期,鼓励基础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进行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深入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职称直聘、破格晋升制度。

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多措并举提高青年人才的待遇,将青年科技人才住房纳入政府住房保障工程,关心青年科技人才的子女入托和上学问题,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让科技人才真正把主要精力用在专业工作上、投入到科研创新活动中。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青年 创新 培养 评价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