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医疗人才“组团”援藏援疆这七年

2022年09月02日 09:45  |  作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5 版)

2021年6月19日,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格达乡格达村,第六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王克明(左一)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陈晶 实习生 车鹏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西藏、新疆工作放在整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大局中通盘考虑。其中,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作为重要举措,已开展七年有余。

七年多来,“组团”模式如何持续发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怎样打造“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下一步有何重点安排?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作出了解答。

坚持需求导向,发挥“组团”优势建设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建设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也是医疗健康事业的立足点、着力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自开展以来,就坚持围绕当地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加强医院临床专科建设。

“不以诊治多少例‘首例’疑难疾病、救治多少例危重患者为自豪,而以当地同仁能独立常规开展多少项新技术、新项目为骄傲。”作为“组团式”援藏的牵头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前期充分调研,援受双方充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菜单式定制”模式,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平台”科室能力为基础,全方位带动当地重点专科建设。

“众所周知,适宜治疗的前提首先是明确诊断,其次是综合支撑和保障,才能确保医疗的质量和安全”,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介绍:“从工作刚开始,我们就坚持需求导向,派出了放射、检验、超声、病理等5个平台科室,以及麻醉、护理、重症等4个支撑学科。这些学科全部都是国家的首批临床重点专科,这样既做强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平台科室,又给兄弟医院派出的优势学科团队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我们这个团队诊断有依据、治疗有支撑、敢做大手术,放开手脚救治复杂、疑难和重症患者。近几年,根据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协和又增派了基本外科、妇产科、神经科等重点优势学科,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家卫生健康委、中组部的‘大病不出藏’的总体目标,为当地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再添活力。”

为了实现精准帮扶,援藏援疆医疗团队还创新性提出了“大组团”“中组团”“小组团”的三级帮扶理念。韩丁介绍,“组团式”援藏队员和受援科室形成一个“小组团”;每个队员作为桥梁和纽带,使双方科室和医院形成“中组团”;支援医院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中央部委和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相关厅局级形成“大组团”。发挥“组团”的优势,不仅传授了技术、经验,更带动了受援科室形成了与援助科室相同的工作作风和文化根基,“一人援藏、全科上阵”,共同的成长已经让双方科室血脉相连,通过线上线下、京藏联合、团队作战,自治区医院救治急、危、重、难疾病的能力显著提高。

据统计,在新疆,截至2021年年底,8家受援医院已经实现了一批重点专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已有332种急危重症不出自治区、1914种重症不出地州市就能得到治疗。

再以北京协和的检验科援助为例。一茬接一茬,连续7年多的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检验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建立了完整的检验质量体系,实现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全覆盖,2018年通过了ISO15189认证,成为全世界海拔最高、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实验室。与此同时,援助医疗队还帮助西藏自治区成立了临床检验质控中心,通过向7地市和74家县医院收集室间质控标本,有效评估和发现了整体检验质量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持续推动了藏区检验水平全面提升,有力推进了全区检验结果互认的进程,大大方便了老百姓,使组团式援藏成果更好地服务全区和基层藏族同胞和广大干部群众。

多管齐下,打造“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人才工作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将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带着泥土”移栽到当地,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是国家开展这一工作的目标。

韩丁介绍,为建强本地人才队伍,援助团队一方面推进分层次培养,针对学科带头人采取“一对一”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针对青年医师建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立体化培养手段,强化基本功,通过现场教学、统一授课、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水平、更新理念、强化标准。第三,通过长期进修来培养学科综合人才,短期培训解决临床急需的问题,专项学习强化技术能力。

“七年来,仅协和医院一家医院就帮助本地培养了医护人员近300人次,在家门口开展学术交流200多次,持续不断完善人才的梯队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人才队伍,让学科建设有后劲、可持续。”韩丁进一步补充。

李大川则提到,“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已切实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组团式”援藏援疆以来,已向西藏、新疆选派高水平医疗人才2500余名,为西藏、新疆帮带医疗团队千余个、医务人员5800余名,精准培养不同层次医疗骨干1万余名,有计划有步骤接收4000余名医务人员到对应的支援医院培训进修,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疆藏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西藏、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经过7年的“组团式”援疆援藏工作,两个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16家受援的省级、市级医院距离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差距更大。同时,在高原病的研究与防治、群众的健康素养方面还有突出短板,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

针对上述不足,李大川提出,“下一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要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

在具体安排方面,李大川指出,一是着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坚持目标导向,从实际出发,移植支援医院的优势学科、管理经验,健全医院学科体系和管理体系,加强运营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支援工作的时间表、施工图,有针对性地加强支援工作,推动受援医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是优化“以院包科”支援工作机制。一方面综合考虑受援科室发展规划、服务能力、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等,统筹调度全国的优质医疗资源,继续聚焦急诊急救、重症医学和特色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各受援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推动防治结合,在保持现有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力量不变的基础上,关注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工作,支援专家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引导受援地区人民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三是加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精准性、科学性。援受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推动“师傅带徒弟”向“团队带团队”转变,坚持帮带成效和跟学成果的双向考核,全力提升医务人员综合能力。四是做好援派人员的保障。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好援派人员各项保障和倾斜政策,为其支撑起坚实后盾。

编辑:何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