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借力“双减”,推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生态的系统优化

2022年11月23日 16:29  |  作者:孙杰远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性工程。基础教育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对于涉及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西部地区而言,尤为重要。

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教师队伍短板正在补齐、财政投入加大倾斜等,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等。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双减”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通过“双减”政策来突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困境,进而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生态系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有调查显示:西部地区某省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超过七成的校外培训负担得到大幅度减轻,学生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九成以上,学生课余时间和睡眠时间都得到增长,但也存在农村中小学作业减负效果欠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达标率较低、课后服务类型缺乏多样化、学生周末电子游戏时间增加、学生作业内容和布置形式单一等现象。可见,“双减”政策的实施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有效地遏制了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内卷现象,但要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以及建设西部地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还需要从根本上去优化生态系统。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首先要厘清国家整体视域中基础教育生态系统的演化逻辑,并总结出需要保留和持续的有益经验。从历史来看,我国基础教育生态系统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生态主体从社会价值到个人价值的视域融合,从基于社会本位和强调基础教育对国家发展的义务与责任,进一步聚焦到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生态类型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共治的转换,从治理的视角切入,有效激发治理主体的活力;三是生态区域从优先发展到教育公平转换,从关注重点学校发展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基石的意义和价值;四是生态层次从位阶分明到精准跨越,即不断改革基础教育评价的机制,弱化应试的筛选功能,强化素质教育的育人价值。这四方面经验,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同时,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还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现师生和家长等其他生态主体在基础教育生态系统中和谐共生;二是遵循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原则,在教育目标的设计、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教育方法的变革和教育评价的优化等方面,都要遵循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注重德智体美劳等五育的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资源配置,建构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从而更为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四是要充分汲取西部地区的优质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的特点,将本土优质文化资源融入基础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热爱西部、扎根西部、建设西部、发展西部的栋梁之材。

“双减”政策背景下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事关千家万户的教育福祉,也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尽快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开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育学部部长)

编辑:位林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