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从卢拉落泪看粮食安全为何要警钟长鸣

2023年01月03日 10:00  |  作者:周佳佳 宋宝刚 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再一次享用咖啡、午餐和晚餐。我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不久前,时任巴西候任总统卢拉在一次会议上谈到饥饿问题时当场落泪。

众所周知,巴西有2亿多人口,可耕地面积有27亿多亩,因为地处热带,光热充足、降水丰沛,许多地方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然而该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3000多万人生活在饥饿之中,约15%的家庭面临饥饿。

“卢拉眼泪背后,是让人揪心的粮食安全问题。粮食是民生底线,底线不仅要保住,而且要筑牢。”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巡视员李云才表示,正因为如此,更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的重要意义。

农业大国闹饥荒,警示深远

“本来是农业大国和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却面临饥饿问题,巴西给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深重的警示。”李云才表示,“粮食安全”这个永恒的命题,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了更多值得关注的要义,我们必须要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战略物资,食为政首,这既是认识问题,更是战略行动的选择。”李云才表示,早在先秦时期,粮食问题就被提升到国政之首的地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语“民以食为天”,在我国历史上传承千年,不断警示着执政者,至今如此。

“其次,粮食生产是‘露天工厂’,要趋利避害,不能靠侥幸取胜,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丰欠相济、区域相济、强弱相济的重要社会制度的设计。”李云才表示,我国古代的西周王朝就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荒政体系。为稳定粮价和赈济灾荒,古代王朝以平籴平粜思想为基础,设立常平仓和官定粮价机制。

“同时,粮食还是特殊商品,不可能任由市场说了算。”李云才解释称,之所以说粮食是特殊商品,是由它的社会性、公益性、基础性、不可替代性所决定的,商品可以交给市场,但是特殊商品要由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同时调控,不能任由资本垄断。资本垄断农业必然导致粮食生产、销售、价格、储存、管理的失控,影响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19连丰,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的弦却从未松懈。近两年,受疫情、灾情叠加影响,中国人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有了更深更真切的体会。

“粮稳天下安。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始终是基本国策。”李云才建议,要建立国家和地方粮食安全贮备体系、平战结合的粮食贮备供给体系、种子和口粮贮售保供体系,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社会基础和管理保障。要通过足够多的粮食生产量和储存量,构建“市定粮价”和“官定粮价”兼容并蓄的平价机制。

稳靠啥支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看来,这是居安思危的深度考量,是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彻洞察,也是一个大党大国大局的深远谋划。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牢牢稳住,把中国饭碗牢牢端住。”霍学喜强调说,稳粮仓,必须稳产量,要实现稳定安全供给,就需要将中央明确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产量怎么稳?霍学喜建议,一是明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全局性意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三农”工作总方针。二是明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略,形成依托建设农业强国驱动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是明确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任务的基础、制度安排、重要举措和目标要求,即“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四是明确树立大食物观,拓展食物资源和领域,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战略前景和意义。五是明确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改革和制度保障举措。

我国已经实施了多项粮食产能提升工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如何实现?霍学喜点出了关键:“要优化粮食产业发展环境,营造有效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市场环境;提升政府规制粮食产业发展及市场失灵的能力。同时,重点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包括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完善粮食产业发展政策。”

中国饭碗稳要靠科技底气足

“观察近年来粮情农情可以发现,与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短板与弱项依然突出。”霍学喜坦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领域还有不小差距。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表示,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高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抓好这两个要害须臾离不开科技。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下一步该如何发力?霍学喜建议,要围绕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耕地和水资源配置,农业科技研发的创新点突破口,建设完善相关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创新适应建设农业强国的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体系,释放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效应,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经营;加大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力度,形成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生产经营格局,大幅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为农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万物土中生。地之不存,粮将焉附?朱保成建议,保数量、提质量、挖潜力,要花大力气提升现有耕地的增产潜能。“应用现代科技,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将粮食生产的视野从有限的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想要在有限的耕地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产量,满足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食物消费升级,优化种子是关键。

“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朱保成进一步建议。

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不过,朱保成表示,尽管如此,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 “比如玉米育种水平有待提高,功能性水稻研究刚刚起步,一些蔬菜品种依赖洋种子,有受制于人的危险”。

基于此,朱保成建议,一方面,要摸清我国种质资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坚持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两条腿走路”,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应当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

针对会议提出的“要缩小在核心种源、关键装备等领域的差距”,霍学喜进一步归纳了五个“突破”:一是突破社会壁垒,强化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研发工作,尽快缩小与国际差距;二是突破体制壁垒,强化信息科学及信息工程技术研发工作,尽快缩小与国际差距;三是突破国际垄断,强化涉农材料科学及农业工程技术;四是突破行业壁垒,整合集成推进涉农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技术;五是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加快“三农”政策创新。

“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要全方位保障和促进粮食生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证‘三农’事业赶得上、不掉队,确保农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宽厚、更加牢靠。”霍学喜表示。 

编辑:董雨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