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重走丝绸之路·甘肃篇之四

佛国里的青春

2014年09月24日 10:45 | 作者:文/司晋丽 王聪 摄影/齐波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40921001-zx14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参观。

 

  敦煌是河西走廊上很特别的一站,也是最西端的城市。如果不做停留,丝路之行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敦,大也;煌,盛也”,《汉书·地理态》中这样解释“敦煌”的意义,可见其在丝绸之路上盛极一时的地位。今天的敦煌,市内酒店林立,机场航线四通八达,做足了文化旅游的文章。

 

  数字化敦煌,十年圆一梦

 

  沙漠延伸到天边,驼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驼铃清脆摇曳如轮回中的足音。远的,有张骞从这里出使西域,佛教译经家鸠摩罗什经这里东去长安;近的,有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乘火车、汽车再换骆驼,几个月才抵达这里。这茫茫大漠,还有多少故事不为我们所知?

 

  站在莫高窟九层楼的广场前,讲解员告诉我们,如果有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升高4摄氏度。因此,为降低人为因素对石窟产生的破坏,几百个洞窟不能全部开放,而是根据每个洞窟的情况轮流开放。

 

  开放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是所有文物面临的一道复杂的难题。

 

  可是,藏着那么多精美绝伦的佛祖菩萨,莫高窟这样一个规模与高度艺术性兼具的神秘佛国,很难挡住无数的人们膜拜瞻仰的热情。

 

  “如果搞不好,要么损失文物,要么损失经济。所以尽可能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接受的平衡点。对文物界的人来说,首先要对文物负责,但因此让敦煌关门不现实也不科学。”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介绍,市政府一度希望莫高窟能每天接待8000参观人次,敦煌研究院做了一番研究,将莫高窟一天的最大游客承载量确定为3000人,而这显然满足不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通过敦煌数字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十年来忙的一件大事。

 

  2003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将莫高窟洞窟、壁画、彩塑等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将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汇集成电子档案。这10年中,这位身形瘦削的老人没有一刻停止呼吁,今年8月,敦煌的数字游客中心终于启动了。

 

  王旭东介绍,游客中心启动后,莫高窟每天的游客承载量可翻一番,从现在的3000人到6000人。

 

  “在洞窟里参观,手电照到的地方才能看得到,数字化还原了石窟和壁画的绚丽真实,效果比进洞窟看到的要好。”王旭东说。经过一番3D电影的体验再进洞,既能丰富游客对敦煌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减少游客在洞窟停留的时间,单位时间少了,参观的人次也就多了,兼顾到了开发和保护两头。

 

  “这不仅使莫高窟受益,也为全省的文物保护提供了参照。”甘肃省文物保护局副局长肖学智评价道。

 

  走不出的佛国

 

  此刻的樊锦诗并没有消停。数字化是一项大工程,建数字中心只是其中一部分。不断的出差、参加会议……她实在太忙了,这次造访我们没能见到她。但她的影响似乎无处不在。在路上遇到几个来自浙江大学考古系的学生,他们说趁暑假赶到敦煌就是为了能见上偶像一面;莫高窟的讲解员小沈,提起樊锦诗一脸崇拜,“院长很少笑,但对我们都很好。”

 

  与石窟和大漠相守构成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们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他们纯粹的精神特质,对莫高窟的挚爱和自豪,是记者最深的感受。

 

  “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没想过再去干别的。”小沈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就过来做讲解员,已经有几年了。

 

  “这里很偏僻,条件又艰苦,出去一趟不方便,有的年轻人待不住,有的是家人不愿来,说‘你找个大学当老师不也照样可以研究敦煌学?’听了这个真不是滋味。”王旭东说。

 

  王旭东少时立志学水利,大学专业是地质工程,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向往大城市,老师推荐他来敦煌看看。“我喜欢安静的环境。第一次到敦煌时已是晚上,整个大漠寂静无声,天上繁星璀璨,我一下就被这个仙境一样的地方吸引住了,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环境虽美,但在外界看来,这里的生活仿佛是在时空轨道之外。什么样的东西支撑着,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可以这么说,能留下来的人都是被敦煌的魅力感召了。”王旭东笑笑。

 

  从莫高窟到研究院的一路,还留有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第二任院长段文杰曾经生活的印迹。在飞天的雕塑旁,一排被沙土侵蚀的破旧房舍就是以前的办公楼。清风吹过,屋后一棵棵白杨在旷地上沙沙作响,可以想象,在交通工具极不发达的年代,靠步行很难走出去,一代又一代人就顶着黄沙、守着古佛壁画度过他们的青春。

 

  “莫高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而兴盛的,敦煌艺术的最高峰是南北朝到唐朝,在武则天执政时洞窟达到千余个。”王旭东说,从繁盛到衰落,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中国文化开放和封闭的过程。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传输当代中国开放包容的理念。“文化可以连通不同国家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使彼此互相了解。”

 

  作为甘肃省政协委员,王旭东酝酿在明年两会递交一份提案。“中亚好多历史古迹面临着维修,日本正在伺机而动,我们不能自甘落后。如果我们能先把诸如壁画修复这样的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中亚,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此后我国和中亚的商贸经济往来肯定会更畅通,效果应该更好。”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丝绸之路 甘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