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重走丝绸之路·广西篇之三

钦州: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

2014年11月11日 09:47 | 作者:文/司晋丽 廖大海 摄影/姜贵东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20141111003-zx3_副本

繁荣的钦州港

 

  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立在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仙岛公园的山上,注视着气吞万里的南海和日渐繁荣起来的钦州港区。20世纪初,孙中山设立的《建国方略》中,就将钦州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这样一段渊源,让钦州人对新世纪的港口建设更加满怀信心。

 

  在与东盟越来越务实紧密的合作中,2009年,广西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港合一,组建了“广西北部湾港”,统筹规划加快港口建设。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钦州港总体规划》中,钦州可形成5亿吨以上的吞吐能力,居广西沿海港口首位。

 

  “我们见证了‘钦州速度’”

 

  站在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大楼顶层,忙碌的港口尽收眼底。货轮渔船来来往往,石油石化、粮油、汽车和红酒等储备库井然有序,这个填海而建的港区成为钦州人的自豪。

 

  “我们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努力。一年半的时间里,7天盖起一层楼,一天填海40亩,一天修路600米。”钦州市政协主席甘承会动容地说,这股劲头被外界喻为“钦州速度”,很多发达地区办不到的事在钦州办到了。

 

  这些年,钦州政协积极配合全国政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开展“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等专题调研,为理顺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国家级平台体制机制问题建言献策,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2年开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产业。园区工作人员李海智告诉记者,北京大学的慧宝源生物制药基地一期和中马粮油产业园已基本建成,中马两国合作的清真食品产业园将在近期启动。李海智透露,园区在马来西亚城市关丹还有一个姐妹园“马中关丹产业园”,这两朵“姐妹花”由两国政府共建,并已开展了“两国双园”的互动。

 

  中马粮油产业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依托马来西亚的资源,在钦州建立集棕榈油、调和油精炼为一体的规模化粮油加工基地,在关丹打造以棕榈油为核心的深加工基地,搭载北部湾港口的物流优势,承接马来西亚的产业转移。

 

  气势磅礴的南方大港

 

  在钦州保税港区码头上,红色的吊机、白色的货轮和蓝色的海洋,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据保税港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刘紫明介绍,钦州港从巴西、澳洲等地进口的锰矿总量已占据了全国锰矿进口的1/3,成为国内重要的锰矿集散地。

 

  10月28日开通的“钦州港-韩国-印尼-泰国-越南”航线是钦州港开通的首条至东盟集装箱直航航线,航线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行程大部分相同。印尼、泰国至钦州港由15天缩短到6天,越南胡志明市至钦州港由14天缩短到3天。比起成就,裴云更注重找差距。“我们和东盟国家应该加强细节沟通,更精确地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增加类似相机、家电和工艺品这样的货物贸易。”

 

  据南宁海关提供的资料,经广西口岸进出口的货物四成以上为外省企业经营,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也多为广西区外货源,导致广西单一通道型经济特征显著,地方政府对边贸的补贴难以实实在在地落到本地经济发展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磨长英告诉记者,广西在交通基础、互联互通和吸引大的能源、矿产和物流加工企业上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上游产业并没能带动下游,央企参与度高,民企参与度弱,“更多让民间资本加入,可以带动北部湾经济活力。”

 

  搭建民间交流的舞台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的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舞台。随着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光顾钦州的东盟游客越来越多,中国独具的美景和文化吸引着异域游客的眼睛。

 

  踏上钦州,不得不说当地美丽的形象大使———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水质和环境要求很高,国内稀有。在钦州三娘湾,众多游客们为观赏调皮可爱的白海豚而来。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在这里设了广西钦州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每天都监测海豚数量,看其有无增减。据潘文石教授的数据,2004-2010年,三娘湾共新增了10至12头新出生的中华白海豚,当前三娘湾海域共有120-130头野生中华白海豚。

 

  前面提到钦州正发展临港重大工业项目。在工业运行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白海豚要求的优良环境,不正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吗?政府怎样去平衡?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都重要,但是一旦生态环境破坏了,我们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来钦州落户的企业,都会被政府告知提高环保等级,目的是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甘承会举例说,某央企在钦州考察投资时,看过三娘湾白海豚后赞不绝口,主动提出将环保等级从二级升为一级。

 

  钦州还有一门独特的传统技艺坭兴陶。钦州陶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促进,至南北朝,钦州陶制已经相当发达。宋寿郡、安州(钦州古称)等古遗址以及西坑古运河沿岸出土的陶制遗物就是证明。”在钦州坭兴陶博物馆,工作人员这样讲解。

 

  品艺堂坭兴陶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日荣向记者展示他的作品,这些陶制古朴又不失现代,透着祥和或清逸的中国风。2012年,他设计的一套茶具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坭兴陶所包含的独特的材料,独特的品质,独特的工艺,独特的窑变都富有传统民族特色。我们经常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比如石磨,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欧洲没有,东南亚有一点,中国人看了亲切,外国人看了新奇,有意思。”曾日荣已经在淘宝开了家网店让更多人了解坭兴陶,他更希望乘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他的作品能够漂洋过海,走进东盟人家。

 

  为了推进旅游业,钦州市政协也花了不少功夫。市政协文史委特地编纂了一本内容翔实、印刷精美的《钦州文物古迹》,已经正式出版,在书店都能看得到。“如果东盟的游客来,我们就把这本书送给他们,钦州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甘承会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丝绸之路 广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