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杨小吾:情系故土 意接古今

杨小吾的人物画解读

2014年02月18日 16:39 | 作者:田旭中 | 来源:《画界》
分享到: 

  杨小吾

  1944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系,高级美术师。现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贵州画院名誉画师,贵州省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毕节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专题展等;多次获省以上美术创作奖,并在国内多种报刊、画册发表;作品被专业部门和海内外人士收藏,2003年被评为贵州省美协优秀美术家;2009年作品《情系乌蒙》被国家领导人收藏,2012年该作品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同年参加“多彩贵州·五名家画展”在日本东京展出;2011年其成果被澳门莲花卫视“名家名画”栏目专题播报,并分别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宝鉴》、《中国收藏》、《贵州近现代中国画选》等典籍。

 

 

八仙过海图

八仙过海图

 

春风化雨润乌蒙

春风化雨润乌蒙

 

  散发阵阵墨香的《杨小吾中国画集》稿本端放于我的画案,展观拜读,那自由而严谨的笔墨,缜密而洒脱的造型,灵动而幽远的意境,宏博而深邃的时空,把人带到一种优雅的审美境界,如同品味馥郁醇美的贵州茅台酒,又仿佛置身于古夜郎梦幻蒙蒙的牂牁江畔……

  二十世纪后半叶最后的十五年,一股标榜“新潮”或抄袭西方现代流派或生搬硬套模拟古风的浮夸之风轮番冲击着中国画坛。“中国画在艺术形式美学方面的丰富词汇与独特魅力在退化”,“富有中国审美理念的国画艺术作品日益往边缘退隐”,“诸多传统美学品格日渐淡漠”(杨力舟语)。然而,一批曾经沧海活跃在中国画坛的丹青宿将,韬光养晦默默耕耘,恪守中国画创业守业“难成而难为”的执著信念,义无反顾地走着十年面壁十年剑的缕程筚路。中国人物画家杨小吾先生即是其中之一位。

  杨小吾,祖籍江苏盐城,生于贵州桐梓,早年就读贵州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自愿来到黔西北高寒山区,至今已四十余年。较早即以中国人物画为主攻方向,并广泛涉猎油画、雕塑设计创作、书法、电影宣传画、工艺美术设计,长期从事文化行政领导工作并有诸多建树。在长期坚持中国画形神兼备的传统美学基础上,集跨语种的艺术创作阅历和经验,加之严谨厚实的人物造型基本功,渐次融人中国画创作,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了杨小吾先生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独特风格。

  画家首先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握时代脉搏,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终极创作目标和至高艺术境界。对此,他曾反复强调对“文以载道”的理解和应用,认为“道”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始终坚持创作贴近现实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的创作方向,自觉地以歌颂民族精神、高扬时代精神为己任:把倡导“下功夫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拓展新境界,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作为自己信守的品格。数十年来一批弘扬主旋律的人物画佳作在黔西北高原应运而生。《情系乌蒙》兼工带写、彩墨并重、布局开张、虚实相生,集人物山水花鸟为一体,以抒情笔调和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胡锦涛同志1985年至1988年在贵州工作期间,深入贫困地区调研,与苗族同胞交朋友,了解群众疾苦,从强国富民的战略高度,倡导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动人场景,展现了胡锦涛同志勤政爱民的崇高风范,西部人民对胡锦涛同志的深情厚谊。《乌蒙星火——王震长征在贵州》、《风雨同舟——贺龙、王震、周素园于1936年》、《岁寒之交——1936年王震、周素园》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立意精审、构图严谨、造型准确、笔墨沉著、大气磅礴,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特定历史时期,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爱国仁人志士,热情洋溢地记录和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转战黔西北的光辉业绩,可谓一帧帧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历史画卷。这批作品最能体现画家深厚的写实功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画家显然不满足于题材内容的庄重严肃以及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的深远,将自己的创作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和更为绵远的历史,用独特的艺术思维去过滤千古历史和历史镜头下的风流人物。这样,画家笔下的路子更宽了,艺术表现力更丰富了。他通过长期倾力研习中国画论和美学原理,特别重视锤炼中国人物画笔墨功夫的“高古”和追求真善美统一的“意境”。他认为作品中高华之气韵、郁勃之意象的形成既离不开人文品格和艺术气质的涵养,也离不开娴熟的笔墨功夫和博洽的文学修养。所谓佳作必是“文”与“质”相生,“文”与“质”相随。正所谓“文质斑斑,万物粲然”。

  细品《屈原婵娟图》、《松溪酌句》、《文姬抚琴》、《李时珍》、《鲁迅莲蓬人诗意图》、以及《夜郎觅踪》等人物画,不难领略画家为最佳视觉审美效果而独运意匠、默契笔墨的良苦用心。我以为这类作品较之严肃题材,笔墨显得更为率意,更能显露画家的艺术才情。如果说,前一类作品是用意之作,那么,后类作品就是遣兴之作,两者的美学意蕴尽管不同,但共同的旨趣则是一致的,这就是笔挟中西,情寄古今。

  杨小吾先生人物画创作中的冲动,常流泻在他辛勤耕耘数十年的那片热土之中。他说:“我以特有兴趣力图通过作品展现黔西北少数民族旷达豪放的民情风俗,以及在艰难环境之中斗争成长的壮丽历程”。又说要穷尽毕生之力“乘故乡故土之舟,扬中西互补之桨,登临艺术创新彼岸”,那便是画家理解并践行的审美理念传承创新之所在了。他在人物画水墨写意创作中工写结合造型互动问题上继续求索与思考,在传统人物画“水墨为上”与现代“积彩”“泼彩”有机结合问题上继续求索与思考,力图创作内容更加充实。创作风格更加成熟,创作个性更加张扬。此次集结的画集乃是作者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历史想象与现代诠释的重新关注,他认为这种想象与诠释仅仅是求索思考的另一个新起点而已。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宋代大艺术家苏轼的诗中境界切换为中国书画的含蓄与隽永,那便是画家念兹在兹、梦寐以求的磅礴意象了!而今而后,画家笔下的新作平添几多雄奇深厚且高迈雅逸的大智慧和大空灵。这样的作品不仅仅只是“载道”,也不仅仅只是“寄情”,而是贯穿时空隧道的一个艺术幽灵,一个真实的、自由的、主客观相融相通的艺术生命。

  (作者系成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巴蜀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

 

编辑:李勤

关键词:杨小吾 贵州 中国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