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生态 生态

打掉雾霾深处的“老虎”

——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大气污染治理

2014年03月02日 14:27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长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说,有的说是要向高污染、高能耗的“吃饭产业”开刀,但大量被压被砍的都是“苍蝇”级的小企业、小作坊,很少有“老虎”级的大企业、上市公司,真正的排污大户关停并转遥遥无期。

  钢铁是河北省支柱产业之一,曾三番五次被国家要求压产减排。压减多年,这个省高炉总量仍比美国高出6倍,废气排放量高于欧盟总和。

  为什么一些地方治霾不愿动真格?孙太利委员认为,“唯GDP论”政绩观是一个障碍,但并非唯一障碍。

  2013年,北方某省公安部门发现了企业排污线索,采取行动时却发现,企业早停止了排放,让赶到现场的民警扑了个空。

  “有没有保护伞的问题?”孙太利委员说,治理雾霾也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挖出监管不力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有无官员从中捞取过好处?

  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千丝万缕的利益链,让一些地方治理雾霾时投鼠忌器。应当将“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约束性要求,建立起刚性约束机制。

  怎样让排污者“不敢、不能”?

  3月1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重污染日企业拒不停产或限产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车辆排放超标,处罚最高提至3000元。

  新的法规带来新的期待。然而,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以来已14年未修订过,与当前污染状况对比,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

  孙菁代表认为,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一个突出局限性是处罚力度不够,导致排污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对查实的数据造假企业,行政处罚额度最高是废气数据造假罚款5万元,这甚至比不上企业一天的治污费用。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建议,处罚要出重拳,让情节严重的排污企业“倾家荡产”。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看来,立法的空白点之一是,治理区域性大气问题的法规比较少。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区域合作治理雾霾的尝试,但“合作”常常局限于“转移”--把污染丢给邻居,把利益留给自己。结果整个区域的大气污染并未减少,自身又反受其害。

  让排污者“不敢为、不能为”,还要引入公众监督。长期以来,公众被挡在大气监测的技术壁垒之外。但邓中翰代表认为,把监测数据特别是污染源的排放数据放到网上,让社会实时知晓。

  宋心仿代表认为,防治雾霾需要打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雾霾之下无人可以置身事外。发生在你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不站出来监督,就是任由自己的权益被侵害。”(记者李柯勇、罗博、刘元旭、张舵、朱峰、娄辰)(完)

编辑:付鹏

01 02

关键词:雾霾 监测 企业 数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