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三藏添新典时中协太和

——记汤一介先生与《儒藏》

2014年08月11日 10:13 | 作者:谢颖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编者按:

  把儒家典籍系统汇集编纂,这是新世纪中国的一个浩大的学术文化工程。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儒藏》工程于2003年立项,先选取历史上较有代表性或影响较大的典籍编为“精华编”,然后再扩展为全本《儒藏》。在近500位学者的努力下,到今年6月,《儒藏》精华编已出版到100册。值得注意的是,《儒藏》的编纂本身也是一个学术文化研究的过程,10多年来,它的经验在儒学研究、古籍整理、出土文献研究等领域都产生了成果和影响。为此,本刊将陆续推出《儒藏》大家谈的内容,本期首先关注的是《儒藏》工程首席专家汤一介先生。

  人物简介:

  汤一介先生1927年生于天津,父亲汤用彤是佛教和道教研究大家。他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儒家哲学。汤一介先生家学渊源深厚,几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曾停歇,更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古稀之年担负起《儒藏》编纂重任。先生著述丰富,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等一系列著作,并主编了《道家文化研究丛书》、《国学举要》等丛书。

  民族复兴需要文化支撑

  “我想,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意为这个工程来尽我的力。”在6月的《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上,尽管有医生叮嘱不能多讲话,但87岁高龄、重病在身的《儒藏》工程首席专家汤一介先生,在面对与会学者专家和媒体的时候,依然诚挚地表达了他的感谢和心愿。

  从2002年北京大学启动《儒藏》项目申报、2003年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立项开始,《儒藏》的编纂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了10多年,今天,它仍在继续着。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虽然正值暑假,这里仍有工作人员值班联络。编纂中心的书架上一排排《儒藏》精华编整齐竖立,古朴的藏蓝色封皮、整齐的竖排文字,无不显出其厚重之感,而这厚重背后凝聚的是汤一介先生与他的《儒藏》编纂团队乃至所有参与者的艰辛努力。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重镇,汤一介先生在他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始终热爱并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萌生了编纂《儒藏》的想法。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家并存的说法,自宋代以来,历朝对《佛藏》、《道藏》进行编纂,而儒家思想文化典籍却始终没有这样一个堪称“藏”的体系,这与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汤一介先生认为,《儒藏》的编纂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从经典体系看,儒家传承的“六经”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华,以“六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今天,要全面研究阐释儒家思想文化的当代意义,有一部汇集儒家思想文化的大文库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在汤一介先生眼里,中华民族的复兴要以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编纂《儒藏》首先源于他作为“一介书生”的文化使命感。他说,“编纂《儒藏》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在这即将到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继往开来,创建中国新的文化,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能了解和利用的儒典大文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要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这方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儒家思想文化必不可少。通过《儒藏》的编纂,“重新回顾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及其不断发展的历史,必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作用。”汤先生说。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儒藏 编纂 汤一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