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刘志彪:统一市场建设呼唤产业政策转型

2014年10月09日 13:36 | 作者:刘志彪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让横向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逐步去替代现行传统的产业政策,从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植”向竞争政策的“一视同仁”转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国建立统一市场的实际障碍之一,在于那种为了扶持或限制某些特定产业而制定的财税、信贷、外汇乃至土地、人才等一系列扭曲市场机制的政策。为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首先需要这种产业政策率先转型,更多地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具体来说,这要求对产业政策进行四个方面的重要改革。

  一是产业政策“中性化”。在经济转轨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都习惯产业规划与产业政策,往往用指向性很强,或偏好性过强、很具体的产业规划指导或指令企业的投资行动。它的特点是按所有制性质、按规模大小和按地区等非市场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管理。这种产业政策不经过市场竞争考验就人为地挑选出“赢家和输家”,往往成为造成同一市场中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具有政策歧视、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的根源。这种有偏向的产业政策竭力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行为,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演变为危险的“博傻”游戏。

  二是产业政策“去地方政府化”。这是指产业政策不能由地方政府主导,而应该主要由中央政府来综合行使,以保持产业政策对市场调节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因为地方政府作为竞争主体,出于考虑局部利益的逻辑,会运用行政权力鼓励那些对自己的市场利益有利的企业行为,限制那些对自己的市场利益不利的行为,不可能从根本上出现追求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行为。让产业政策的主体回归中央政府,才能解决政策平等性的基本前提。

  三是竞争政策“主角化”。主要指竞争政策要逐步替代产业政策成为统一市场运行的奠基石,成为规范市场公平竞争关系的主导规则。从历史上看,发展追赶型的国家、干预市场传统深厚的国家,往往更热衷于运用和依赖产业政策。主要手段是通过产业政策用政府的力量扭曲市场价格信号,把资源集中投入到自己意欲的“重要”产业中去。这时产业政策往往具有某些高尚的借口,如扶植幼稚产业,培育民族工业,保护国家安全,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产业政策在所有国家不是都一无是处、毫无绩效,但是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长期实施产业政策为主而不及时转换到竞争政策为主导的国家,其结果往往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势力不断扩张,市场功能高度残破,产业竞争力薄弱,资源浪费严重。

  四是产业政策“横向化”。过去产业政策侧重于纵向的歧视性甄别,是市场不公平竞争的根源。按照统一市场建设的要求,应该把重心放到实施横向产业政策上来,即更多地鼓励和支持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增加企业的融资来源,为上下游企业间的研发提供更多的产权保护和税收激励,鼓励企业加大在人才吸收和培训方面的投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扶持个别产业和个别企业上。同时,对企业竞争的规范引导,也要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国的《竞争法》应该赋予政府更高的权力以根除任何反竞争的行为,对涉嫌破坏竞争规则的企业,给予更重的惩罚。

  综上所述,建设统一市场呼唤产业政策率先转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让横向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逐步去替代现行传统的产业政策,从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植”向竞争政策的“一视同仁”转型,从部门倾斜的政策向横向协调的政策转移,以及以市场规制政策与其他政策和制度相结合,来促进竞争、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

 

 

编辑:付鹏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 统一市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