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解读潘建伟的“量子人生”

2014年12月16日 09:40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量子领域的追随者到领军者

 

  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也分别因其超快并行计算能力、超高灵敏度在气象预报、石油勘探、卫星导航、医学检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量子领域的研究对国家和百姓未来生活的影响巨大。

 

  2009年初,潘建伟在完成了冷原子方面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后,“是回家的时候了。”

 

  潘建伟把在海德堡大学的实验室整体搬回到中国科大,并以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方式,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从欧洲引进到中国科大工作。“搬家的清单足足列了120页,大到激光器,小到12毫米的镜片,全部搬回来了。”

 

  潘建伟说:“科大的量子物理实验室从组建伊始就是开放式的。”以多年国外顶尖实验室经验,知识和人才的互换互补,是提升实验室实力的最好办法。实验室科学需要学科非常庞杂,光学、电子学、真空等诸多门类缺一不可。在世界顶级实验室中,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YoshihisaYamamoto实验室、瑞士日内瓦大学的NicolasGisin实验室、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MeteAtatüre实验室、德国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的ImmanuelBloch实验室、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PeterZoller实验室等,都有潘建伟派出的访问学者,他们在合作中学到自己实验室长远发展所需的知识。可以说,十年下来,潘建伟的实验室已经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具备了较雄厚的积累,这种积累在成果产出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自2001年组建中科大实验室以来,潘建伟团队在Nature和Nature子刊上发表了20篇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

 

  英国著名的科学新闻杂志《新科学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对潘建伟科大团队进行这样的评价:“中国科大——因而也是整个中国———已经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潘建伟团队的科研人员并不满足,仍在和时间“赛跑”。每周工作7天、每天超过12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幸运之神往往与努力拼搏比肩。

 

  潘建伟的团队获得了不胜枚举的耀眼荣誉,该团队在国内取得的成果曾1次入选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2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3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事件,7次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2年底,英国《自然》杂志在其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中指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我国从量子通信领域的追随者到领军者,潘建伟功不可没。

 

  “如果说当年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证明,中国人在国外可以做很好的‘科学’。那么我们现在证明了,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把智慧与才华贡献给祖国,潘建伟引以为自豪。

 

  心怀民生的政协委员

 

  早在2005年,潘建伟成为九三学社大家庭的一员。多年来,他与众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一起见证了九三学社在新时期建功立业、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责任。“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一点成绩,并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尽一份力,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为幸福的感受。”

 

  2013年,科学家潘建伟有了新的身份,全国政协委员。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他的时间被提案和调研塞得更满了。

 

  虽然手头的研究工作很多,每天无论多晚,潘建伟都会抽出时间做些科研以外的功课。在他的电脑上,存了大量环境污染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潘建伟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以及科技创新,都是他一直关注的问题。“原来我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搞好科研为国争光,现在我明白一个科学家也可以‘为民请命’。”

 

  “比如环境污染问题,我认为这是目前一个非常着急的问题,如果说科研可以慢一点搞的话,污染治理却不能再慢了。”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的潘建伟也有着急的时候。

 

  虽然污染研究不是潘建伟的学术领域,但他说自己也有一个优势,他认识很多国内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家一起能够形成合力。2013年两会召开前夕,还是新委员的潘建伟放下手头正忙的研究工作,提前来到北京,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实地调研。

 

  潘建伟说,他并不着急写提案,还有很多类似于空气污染和管理汽油的标准究竟有没有关系等问题,他希望能找到更翔实的科学依据来说话。“我不想泛泛地说,随便提一提,那就没什么太大意思。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我希望能够经过进一步调研之后,提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提案来。”

 

  潘建伟就这样把一个科学家的严谨认真带到了政协委员履职中,参加两次大会,就提出了关于城乡医疗一体化、环境治理等方面数件提案,他的每份提案和发言稿都像一篇论文,有数据有出处,有分析有建议。哪怕为了其中的一个数据,他也会先去调研一番,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四处跟人请教。

 

  “成为政协委员之后的声音可能会大一点,可能会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当然要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希望能够做一些对社会和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用的事情。”此时的潘建伟已然褪去新委员的“青涩”,大步走在一个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路上。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量子 潘建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