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科技成果转化难,究竟难在哪儿?

全国政协委员:找准关键“阀门”最重要

委员们认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2015年01月12日 11:32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委员思考——

  找准关键“阀门”最重要

  科技成果转化难,究竟难在哪儿?这是调研组成员在车上、在调研点和座谈会上经常谈论的话题。接下来的行程变成了寻找答案之旅。

  全国政协常委徐一天认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除了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外,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症结。“无论是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是企业、专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

  徐一天常委的观点得到调研组成员的广泛认同。事实上,科技成果与实物资产相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不及时转移转化,一旦被新的成果取代,将分文不值。在调研组看来,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大多是无形资产,如何能做到既真实反映科技成果的价值、降低交易成本,又能最大限度打消单位负责人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我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深感欣慰。我担心的是,法律修订后,过去尚未完成的项目按‘新政策’还是‘老政策’,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能否融合,形成合力?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到。”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复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为什么我们常常忽略企业这个主体?企业在担心什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刘振宇用一连串问句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能顺畅的前提是建立由市场及企业需求研究项目的机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急需研发的科研项目。此外,政府应积极创建优质的科技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

  “我就来自企业,我认为企业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太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升益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个系统工程,大部分资金投入大且生产周期长,弄不好会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科技成果转化只靠市场拉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推动,建议进一步出台一些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否则企业孤军奋战,肯定没有积极性。”

  一路讨论,一路思考。调研组认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动态的过程,法律的修订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正因如此,委员们更要建真言,献良策,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发挥积极作用。”陈晓光如是说。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转化 科技成果 调研 全国政协社法委

更多

更多